野决明
《中华本草》:野决明
拼音注音
Yě Jué Mínɡ
英文名
Lupine-like Thermopsis
出处
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决明的全草及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ermopsis lupinoides(L.)Link[Sophora lupinoides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秋季采收果实,打下种子,晒干。
原形态
野决明 多年生草本,高18-50cm。全株无毛。三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或稍菱形,长4-7cm,宽1.5-3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背面被伸展的绢状毛;托叶甚大,呈叶状,长椭圆形至卵形,长2.5-5cm,宽1-2.5cm。花黄色,疏生于枝顶呈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萼5裂,上面2裂见全愈合,下面3裂分离;花冠蝶形,旗瓣椭圆形,翼瓣长椭圆形,龙骨2片合生在一起,花瓣全具长柄;雄蕊10,分离;子房线形。荚果线形,长5-6cm,宽0.6-0.7cm,深褐色,有软毛,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西南部。
形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50cm。茎圆柱形或稍扁,直径2mm,表面有细纵纹,无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三出复叶;托叶卵形至披针形,长2.5-5cm,宽1-2.5cm,基部联合。小叶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菱形或椭圆形,长4-7cm,宽1.5-3cm,下面有柔毛,近无柄。有时可见花序和荚果。花蝶形,黄色。荚果线形,长约5cm,深褐色,有柔毛,种子扁肾形,长5-7mm,宽4-5mm。气微,味淡。种子嚼之有豆腥气。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黄华碱(thermopsine),金雀花碱(cytisine),厚果槐碱(pachycarpine)即右旋鹰爪豆碱(sparteine)。花、叶、茎、根等部位含有右旋羽扇豆碱(lupanine),左施臭豆碱(anagyrine),左旋金雀花碱(cytisine),左旋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右旋17-氧代羽扇豆碱(17-oxolupanine),N-甲酰金雀花碱(N-formylcytisine),鹰靛叶碱(baptifoline),沙豆树碱(ammodendrine)等。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祛痰催吐。主恶疮;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3-6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决明
拼音注音
Yě Jué Mínɡ
别名
土马豆、牧马豆
来源
豆科野决明属植物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 R. Brown.以全草入药。夏季茎叶茂盛时采割,切段,晒干。
性味
甘,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
祛痰,镇咳。用于痰喘咳嗽。
用法用量
2~3钱。
备注
(1)本品中提前的野靛碱可用于急性传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及新生儿窒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野决明
拼音注音
Yě Jué Mínɡ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豆科植物野决明的茎叶及种子。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8~50厘米,无毛。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或稍菱形,长4~7厘米,阔1.5~3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被伸展的绢状毛;托叶甚大,呈叶状,卵形至披针形,长2.5~5厘米,阔1.2~2.5厘米。花生于枝顶,黄色,互生,排列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萼上部两裂片几全愈合,下部三裂片分离;花冠蝶形;雄蕊10个,分离;苞片披针形。荚果线形,长5~6厘米,阔0.6~0.7厘米,深褐色,有软毛。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总生物碱0.5%,其中有黄华碱、金雀花碱、厚果槐碱等。荚含总生物碱0.56%,种子含0.72%。
性味
有毒。
归经
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祛痰催吐。治恶疮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擦。内服:1~2钱,慎用。
复方
①治肿毒恶疮:野决明鲜茎叶捣敷。
②治疥癣:野决明配东莨菪,研末调油擦。(性味以下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银朱
- 大叶樱叶
- 山樱桃
- 大青
- 四里麻
- 紫珠
- 茼蒿
- 梓木
- 甜橙
- 螳螂
- 雁来红
- 野兔脑
- 远志
- 野塘蒿
- 紫芝
- 黄果茄
- 慈竹花
- 猪肚子
- 羊屎条根
- 土茶
- 山狸子肉
- 红橡木子
- 管仲
- 大金银花
- 貂尾
- 蒲桃种子
- 地杨梅
- 鸡蛋花
- 人中白
- 老鹤草
- 蝴蝶树
- 红杉
- 麻腐
- 水榆果
- 小通草
- 白千层
- 柄果槲寄生
- 白豆蔻壳
- 牛奶树子
- 通光散
- 刮筋板
- 菊花脑
- 对叶百部
- 斑花杓兰
- 半边钱
- 楸树
- 白饭树根
- 白头翁花
- 茄叶
- 扁豆衣
- 白豆
- 蚌
- 白豆蔻
- 扁豆
- 羊蹄甲
- 扁秆藨草
- 半边苏
- 茄花
- 板蓝根
- 滨旋花
- 白脂麻
- 白草莓
- 白三七
- 半边菜
- 笔仔草
- 秘鲁香胶
- 白背三七茎叶
- 青礞石
- 白带草
- 宝盖草
- 芹花
- 半夏曲
- 白石英
- 漆树根
- 斑茅花
- 斑茅
- 白腹锦鸡
- 土牛膝
- 瓣蕊唐松草
- 兔耳子草
- 土大黄叶
- 薄荷
- 北方点地梅
- 曲枝天冬
- 天泡子
- 蛴螬
- 天仙果
- 天山堇菜
- 柏树油
- 秋海棠花
- 冰
- 白簕枝叶
- 美商陆
- 半枫荷叶
- 饱饭花
- 鹊
- 漆大姑根
- 白花射干
- 百日草
- 白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