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簕枝叶
《中华本草》:白簕枝叶
拼音注音
Bái Lè Zhī Yè
别名
白茨叶、白勒远
英文名
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攀援状灌木,高1-7m。枝细弱铺散,老枝灰白色,新枝棕黄色、疏生向下的针刺,刺先端钩曲,基部扁平。叶互生,有3小叶,稀4-5;叶柄长2-6cm,有刺或无刺;小叶柄长2-8mm;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中央一片最大,长4-10cm,宽36.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下面无毛,边缘有细锯齿或疏钝齿,侧脉5-6对。伞形花序3-10,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的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直径1.5-3.5cm;总花梗长2-7mm,无毛;萼筒边缘有5小齿;花黄绿色,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mm,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3mm;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约5mm,成熟果黑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除湿敛疮。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刀伤;痈疮疔疖;口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开水泡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泽藓
- 白椴
- 子楝树叶
- 棕板
- 阿魏侧耳
- 鱼鳔
- 八哥
- 樟木钻
- 紫藿香
- 野豌豆
- 柞木
- 木馒头
- 柏树油
- 阳雀花根
- 斑竹壳
- 白垩铁线蕨
- 鹰骨
- 野鸦椿叶
- 白毛蛇
- 阴香皮
- 扁豆根
- 大脖子药
- 山岗荚
- 紫背黄芩
- 变豆菜
- 飘拂草
- 白背枫
- 龙老根
- 总状土木香
- 北风草
- 白檀
- 野梨枝叶
- 阳雀花
- 搬倒甑
- 白云瓜
- 野菊花
- 鸢脑
- 阳遂足
- 白沙蒿
- 白楠木
- 柏树
- 野辣蓼
- 斑点虎耳草
- 砂仁壳
- 八角枫
- 半蒴苣苔
- 白沙虫药
- 白勒
- 五谷虫
- 沼地马先蒿
- 紫椿
- 掌裂蟹甲草
- 野牡丹根
- 半边山
- 白狼毒
- 白沙糖
- 郁李根
- 野苦梨
- 扁豆藤
- 斑叶堇菜
- 野苦梨根
- 柏树果
- 八角莲叶
- 银鱼
- 斑叶兰
- 白垩
- 野菱
- 野豇豆
- 冰草
- 扁担蒿
- 阴蚼
- 野苏麻
- 拔毒散
- 半枫荷根
- 白背杨
- 白肚
- 阳桃花
- 白芷叶
- 野花生
- 半圆盖阴石蕨
- 野菊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扁担藤
- 野茉莉
- 樟树叶
- 樟梨
- 半把伞
- 斑竹花
- 银锁匙
- 白地紫菀
- 风箱树花
- 银老梅
- 鱼油
- 波缘假瘤蕨
- 不灰木
- 白枪杆根
- 白猪鼻孔
- 巴豆树根
- 柄马勃
- 银白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