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毛藓
《中华本草》:黄牛毛藓
拼音注音
Huánɡ Niú Máo Xiǎn
别名
刀口药、金牛毛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毛藓科植物黄牛毛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trichum pallidum(Hedw.)Hamp.[Trichostomum pallidum Hedw.]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植物体丛生,黄绿色,高0.5-1cm,略具光泽。茎直立,少分枝。叶片倾立,略向一侧弯曲,叶片长卵圆形,向上渐成细长尖,先端具齿突;中肋扁阔,突出叶尖,上部细胞狭长方形,不透明,基部细胞多边形,壁薄,黄色透明。雌雄同株。苞叶较大,基部鞘状,向上渐呈细长叶尖,蒴柄细长,长2-4cm,红棕色;孢蒴长卵形,直立或略弯曲,长达3mm,黄褐色,薄壁,蒴口小;蒴盖圆锥形,略具短喙。环带3列细胞,自行脱落。生于林下地上。春季至秋季多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江苏、浙江、湖南、广东、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地上。春季至秋季多见。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江苏、浙江、湖南、广东、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数株丛生的片状或团块状,黄绿色或金黄色。每株分离后,湿润展平,茎长0.7-1cm。叶多列,卵状披针形或条状,长3-5mm,基部较宽,向内卷,下延呈尖耳状,全缘,上部渐狭,顶部叶缘具细齿,中肋1条,较粗,直达叶尖;苞叶较大,基部鞘状。有的可见长1-3cm的细长蒴柄,孢蒴卵状圆柱形,蒴盖具喙状短尖,蒴帽兜形。气微,味淡。
性味
淡;凉
功能主治
熄风镇惊。主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鲎胆
- 黄海葵
- 薄雪草
- 黄杨木叶
- 野兔脑
- 鹤虱风
- 黄泡子
- 鲃鱼
- 黄水芋草
- 蒒实
- 褐带环口螺
- 螺旋藻
- 大皂角
- 升药
- 黄土
- 鲩鱼
- 黄斑龙胆
- 酸梅簕
- 黄大豆
- 黄槿
- 还魂草
- 黄唇鱼肝
- 草本三角枫
- 东当归
- 山楂叶
- 假蓝靛
- 人参花
- 黄山鳞毛蕨根
- 透骨香
- 还阳草
- 狗牙根
- 山野豌豆
- 鲫鱼胆
- 黄杞叶
- 覆盆子根
- 豆列当
- 菩提香
- 鹿草
- 巴豆树根
- 竻慈姑
- 小山豆根
- 常山
- 簕欓
- 滑石
- 乌蛇胆
- 峨眉香科
- 扶芳藤
- 苦丁茶
- 海龟
- 水芹
- 砂仁
- 鸭脚蓼
- 山椒根
- 窝儿七
- 黄藤叶
- 石楠叶
- 木馒头
- 婆婆指甲菜
- 老鼠瓜
- 枳椇子
- 黑心蕨
- 滴水珠
- 越橘叶
- 苦瓠叶
- 桂木根
- 肥肉草
- 沙果
- 点地梅
- 榄仁树皮
- 小飞蓬
- 橄榄
- 玉蜀黍
- 九节风
- 泡桐根
- 黑塔子根
- 菝葜
- 黄葛树
- 五爪风
- 长节耳草
- 山枇杷
- 木虾公
- 沉香曲
- 藤乌头
- 黑塔子
- 黑骨走马
- 雪兔
- 台湾厚壳树
- 越橘果
- 蛤蜊
- 三叶槭根
- 野塘蒿
- 螃蟹脚
- 密花山矾
- 香根芹
- 山狸子骨
- 槲实仁
- 黑头草
- 树头菜根
- 朱顶红
- 熊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