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树咳
《*辞典》:上树咳
拼音注音
Shànɡ Shù Ké
别名
瓜核草
出处
《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如铁丝,横走,淡绿色,疏被鳞片,基部鳞片圆形,向上部为钻状披针形,有粗齿。叶一型,近肉质,有极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中部宽为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短楔形,叶脉网状。孢子囊群生于叶片中部以上,近主脉,圆形,黄棕色,径2~3毫米,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的石壁或树上。分布云南、贵州及华南等地。
性味
微苦甘,性子,无毒。
归经
入肺、小肠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除烦清肺气。治淋沥癃闭,热咳,心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钱。
注意
寒症忌用。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上树咳
拼音注音
Shànɡ Shù Hāi
别名
桂寄生、骨牌草、瓜核草、金锁匙
英文名
rostrate Lepidogrammitis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rostrata(Bedd.) Ching[Pleopeltis rostrata Bedd.]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4-10cm。根茎横生,细长如铁丝,淡绿色,自基部向上疏被钻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有粗齿。叶近二型或一型,远生;有极短的柄或几无柄;叶片肉质,卵状披针形,长6-10cm,中部宽1.5-2.5cm,先端短尖,基部短楔形;叶脉网状,内藏1小脉,少有分叉。孢子囊群背生叶片中部以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接近主脉,通常分离;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西藏等地。
性味
微苦;甘;平
归经
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止咳;除烦;解毒消肿。主小便癃闭;淋沥涩痛;热咳;心烦;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
注意
寒症忌用。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三头灯心草
- 野猪皮
- 三叶委陵菜
- 三角风
- 野慈姑
- 丝线吊芙蓉
- 伸筋草
- 丝毛毛毡草
- 野樱桃根
- 三爪龙
- 三角草
- 野火球
- 上山虎
- 上石田螺
- 蝇虎
- 升麻草
- 野前胡
- 三叶莲
- 十姊妹
- 野猪蹄
- 越瓜
- 尾花细辛
- 山芹根
- 散血莲
- 山野扁豆
- 野升麻
- 皱叶南蛇藤
- 棕树心
- 山甘草根
- 白豆
- 胡燕卵
- 藤本夜关门
- 水虾草根
- 榛蘑
- 灰叶
- 杭州荠薴
- 野樱花
- 蓍草
- 山苍子叶
- 野海椒
- 野烟叶
- 三筒管
- 十大功劳叶
- 越王余筭
- 野木瓜果
- 野柿花
- 迎春花叶
- 三枝叶
- 迎春花
- 三楞草
- 三角咪
- 野亚麻
- 三蕊草
- 野把子
- 野芋叶
- 三铃子
- 十大功劳根
- 迎春花根
- 野三七
- 野兔骨
- 野拔子
- 三枝标
- 十三年花
- 十大功劳
- 蝤蛑
- 越橘叶
- 野棉花
- 野棉花根
- 三叶海棠
- 三爪金龙
- 刷把草
- 十字苔草
- 野巴子
- 三品一枝花
- 三角叶冷水花
- 野百合
- 水八角莲
- 水冬瓜
- 山荆子
- 野大豆
- 栝楼皮
- 郁金香根
- 天葵草
- 头顶一朵花
- 山蜡梅
- 山野芋
- 梳篦叶
- 天香炉
- 山药
- 越橘果
- 伞花马钱
- 野漆树叶
- 柿蒂
- 杉叶
- 柿皮
- 野扇花果
- 山萩
- 水仙桃
- 山荸荠
- 束花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