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蒂
《中华本草》:丝瓜蒂
拼音注音
Sī Guā Dì
别名
甜丝瓜蒂
英文名
Towel Gourd Base
出处
出自《本草求原》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瓜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 Luffa acutangula(L.)Roxb.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瓜蒂,鲁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定惊。主痘疮不起;咽喉肿痛;癫狂;痫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入散剂。外用:研为细粉,吹喉或搐鼻。
各家论述
1.《学圃杂疏》:治小儿痘。2.《本草求原》:丝瓜蒂同金针菜治一切咽喉肿痛。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丝瓜蒂
拼音注音
Sī Guā Dì
出处
《本草求原》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瓜蒂。夏、秋季采取。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功能主治
①《学圃杂疏》:"治小儿痘。"
②《本草求原》:"丝瓜蒂同金针菜治一切咽喉肿痛。"
复方
治喉痛:丝瓜蒂(煅末)、白鹅屎(煅)、冰片。研合吹喉。(《南宁市药物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蓑草根
- 野洋烟根
- 阴阳枫
- 多花八角莲
- 栗寄生
- 百里香叶杜鹃
- 大脚菇
- 唢呐花
- 岭南铁角蕨
- 山乌桕叶
- 臭黄皮
- 多穗蓼
- 石蝴蝶
- 剪红纱花
- 毛桤
- 天青地红
- 菊花根
- 乌苏里瓦韦
- 菱壳
- 小巢菜
- 甜草
- 多蕊蛇菰
- 硫黄菌
- 百解马兜铃
- 罗浮柿根
- 剑叶玉簪
- 杉塔
- 猴樟果
- 万年青花
- 毛荚决明
- 松节油
- 春尖油
- 浆包藤
- 锥连栎
- 苏铁花
- 水蕨
- 乌蛇卵
- 巴豆叶
- 向阳花
- 大苞甲跖草
- 云南红豆蔻
- 香油罐
- 石珠
- 萝藦
- 龙眼
- 鼠肝
- 榼藤子
- 升麻
- 山黄菊
- 卷边桩菇
- 文蛤肉
- 黄花远志
- 箭杆七
- 仙掌子
- 腊梅
- 綟木
- 土蜂
- 小毛蓼
- 椴叶独活
- 大画眉草
- 山蚂蝗
- 水龙胆草根
- 圆瓣冷水花
- 海浮石
- 狼尾草
- 天文草
- 铁筷子
- 光板猫叶草
- 荷花
- 羖羊角
- 山核桃皮
- 仙环小皮伞
- 土百部
- 藜茎
- 炉甘果
- 狗舌草
- 葛藟果实
- 石蟹
- 合血香
- 水黾
- 九管血
- 松油
- 蓝萼香茶菜
- 莲生桂子草根
- 滇崖爬藤
- 菟丝
- 杜鹃花根
- 观音竹
- 夜明砂
- 柠条子
- 迎春花根
- 桑螵蛸
- 葛枣
- 母丁香
- 蕙实
- 化香树果
- 猪仔笠
- 兔耳风
- 灯笼花
- 马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