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蒂
《中华本草》:丝瓜蒂
拼音注音
Sī Guā Dì
别名
甜丝瓜蒂
英文名
Towel Gourd Base
出处
出自《本草求原》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瓜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 Luffa acutangula(L.)Roxb.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瓜蒂,鲁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定惊。主痘疮不起;咽喉肿痛;癫狂;痫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入散剂。外用:研为细粉,吹喉或搐鼻。
各家论述
1.《学圃杂疏》:治小儿痘。2.《本草求原》:丝瓜蒂同金针菜治一切咽喉肿痛。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丝瓜蒂
拼音注音
Sī Guā Dì
出处
《本草求原》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瓜蒂。夏、秋季采取。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功能主治
①《学圃杂疏》:"治小儿痘。"
②《本草求原》:"丝瓜蒂同金针菜治一切咽喉肿痛。"
复方
治喉痛:丝瓜蒂(煅末)、白鹅屎(煅)、冰片。研合吹喉。(《南宁市药物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驴耳朵草
- 乌桕叶
- 狸肉
- 高山大黄
- 狼喉靥
- 香加皮
- 刺海松
- 水黄花
- 菟丝草
- 榧花
- 绿萼梅
- 长尾复叶耳蕨
- 龙眼根
- 牛白藤
- 邪蒿
- 黄花夹竹桃叶
- 大伸筋
- 禹粮土
- 四照花皮
- 鸬鹚涎
- 粗黄草
- 马鬃
- 三叶枫
- 刺蓼
- 多蒴曲尾藓
- 山蚂蝗
- 鲈鲤
- 堇宝莲叶
- 肉爬皂
- 姜皮
- 地涌金莲
- 驴打滚儿草
- 羊哀
- 儿茶
- 黄泡果
- 茯神木
- 李根
- 大避债蛾
- 大泡通叶
- 青鱼枕
- 刺南蛇藤
- 海茄子
- 叶下红
- 山羊血
- 猪殃殃
- 野席草
- 黄羊角
- 栾樨
- 胡葱子
- 功劳叶
- 柞木叶
- 豆根木蓝
- 金挖耳
- 水翁根
- 镰叶马蔺根
- 九龙盘
- 雀舌草
- 臭藤子
- 冰糖
- 堵喇
- 獐髓
- 膀胱七
- 全蝎
- 藏鮡骨
- 刷把草根
- 蚂蚁花根
- 水榆
- 金钱橘饼
- 小万年草
- 芒萁
- 瓜蒌子
- 红背酸藤
- 金背枇杷花
- 糖橘红
- 野木鱼
- 大果琉璃草
- 披散糖荠
- 鮸鱼
- 草玉梅
- 锈毛旋蒴苣苔
- 三十六荡
- 辣椒叶
- 苍条鱼鳖
- 牛金子
- 粗叶木叶
- 苦良姜
- 滇池海棠
- 硇砂
- 美丽鳞毛蕨
- 小构树汁
- 歪头菜
- 可爱花
- 杜鹃花叶
- 乌木屑
- 小绿芨
- 红菠菜
- 石上柏
- 南藤
- 阔叶箬竹
- 节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