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草
别名
苦草、胆草
来源
唇形科山苦草Ajuga pantantha Hand. Mazz.,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消炎解毒。主治慢性肝炎,尿路感染,口腔炎,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配方用,用量2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山苦草
拼音注音
Shān Kǔ Cǎo
别名
苦草、胆草、散血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散瘀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pantanth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8-11月花开期采收,洗净 ,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散瘀草,多年生草本,长7-32cm。平展上升或齿匍匐茎,细弱,密被灰白色长柔毛或绵状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约5mm;叶片坚纸质,干时黑色,下面常带红色,长圆状倒卵形或倒三角状卵形,长1.5-3cm,宽0.8-1.8cm,先端钝,基部楔形下延,两面被疏柔毛,边缘具不整齐疏齿,具缘毛。轮伞花序具4-8花,着生于叶腋内;花梗内;花萼紫色,漏斗状,外面被长柔毛,内面无毛,具10脉,萼 齿5;花冠淡紫、紫红色或紫蓝色,长0.8-1cm,外面被疏柔毛,内面基部有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短,圆形,下唇宽大,伸长;雄蕊4,二强;花盘环状,裂片不明显。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褐色,背部具网状皱纹,腹部1果脐,果脐约占腹面1/2。花期8-11朋,果期10月左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2700m的干燥荒坡矮草丛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化学成分
全草含金疮小草素(ajugacumbin)B,大籽筋骨草素(ajugamacrin)C-E及山苦草素(ajugapantin)A等。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慢性肝炎;小便淋痛;口疮;疮疡肿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鹌鹑
- 莪术
- 竹芋
- 墨旱莲
- 毛黄堇
- 牧马豆
- 称星蛇
- 狼尾草根
- 大果巴戟
- 人参条
- 八角茴香
- 密毛桃叶珊瑚叶
- 短柄南蛇藤果
- 麦门冬
- 巴山虎
- 踏膀药
- 鸭脚木
- 笔筒草
- 毛白杨
- 黄花香
- 穿肠草
- 大叶白纸扇
- 鸬鹚(鸬鹚)
- 红景天
- 冷杉果
- 重楼
- 广枣
- 纤花千金藤
- 蜘蛛果茎叶
- 腊梅
- 五色梅叶
- 老虎须
- 木瓜
- 金箔
- 地血香
- 腐卑
- 木槿根
- 帽兰
- 树茭瓜果
- 炙红芪
- 乌榄核
- 铧头草
- 红蒂蛇
- 金不换
- 野烟叶
- 鹈鹕油
- 黄花小二仙草
- 百足藤
- 红孩儿
- 龟版胶
- 百里香
- 鼠妇
- 苔菜
- 黑骨头
- 防已
- 刺果藤仲
- 南方六道木
- 饭团藤
- 华泽兰
- 苦碟子
- 笔罗子
- 长春花
- 锅铲叶
- 爬藤榕
- 续断
- 紫丁香
- 椒蒿
- 七里香
- 岗梅根
- 还阳草
- 獭四足
- 九倒生
- 九节风
- 匙羹藤
- 东北桤木
- 黄杨
- 刷把草
- 箭叶蓼
- 急性子
- 大红袍
- 香椿子
- 狐狸尾
- 刺藦苓草
- 菥蓂
- 接筋草
- 柃木
- 玳玳花
- 附地菜
- 黄颔蛇骨
- 石彭子
- 藏三七
- 雀梅藤根
- 白线蛇
- 龟甲胶
- 金花茶叶
- 沙枣胶
- 石蒜
- 垂丝海棠
- 豹肉
- 海蛤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