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
《中华本草》:梭子蟹
拼音注音
Suō Zi Xiè
别名
海蟹、海螃蟹、枪蟹、帜
英文名
shuttle crab meat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梭子蟹科动物三疣梭子蟹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捞,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三疣梭子蟹,头胸甲呈梭形,一般长约82mm,宽150mm左右。稍隆起,表面具分散细颗粒,胃区有横行颗粒线1条,左、右鳃区各有1条。有疣状突起3个,中胃区1人,心区2个较小。额部平,分为2个锐齿,较眼窝背缘的内齿略小;眼窝背缘的外齿及腹缘的内齿均大而尖。口上脊露出在两额齿间。前侧缘包括外眼窝共9枚,末齿特别长大相对呈梭状。螯足发达,长节棱柱状,前缘具4锐刺,腕节内外末缘名具1刺,掌节在雄体甚长,背面两隆脊的前端各具1刺,外基角具1刺,两指节内缘均具钝齿。第4对步足呈桨状,腕节短宽,前节与指节扁平,各节边缘均具短毛。雄体蓝绿色,雌体深紫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活于水深10-30m的泥沙质海底,喜食动物尸体、小鱼虾及海藻等,4-7月初为产卵季节,这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蟹。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渤海、黄海、东海较多。
化学成分
每100g肉中含蛋白质14g,脂肪2.4g,碳水化合物1g,灰分2.7g,钙141mg,磷191mg,铁0.8mg,维生素A23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mg,维生素B2 0.51mg,尼克酸2.1mg。
性味
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解毒疗伤。主血枯经闭;漆疮;关节扭伤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煅存性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天韭
- 锡矿
- 蛇白蔹
- 四轮草
- 大叶金锦香
- 枸橘刺
- 大叶山桂
- 大地棕根
- 甜茶藤
- 柘木白皮
- 土百部
- 山韭菜
- 豆列当
- 红花岩松
- 大苞寄生
- 花蚊虫
- 络石藤
- 小丁香
- 大马哈鱼
- 杧果钉
- 华南舌蕨
- 山黄麻叶
- 茄叶一枝蒿
- 茜草藤
- 臭常山
- 大丁草
- 鹤虱风
- 大青木
- 大山玄参
- 黄矾
- 红梗草根
- 小青藤香
- 杏仁
- 大花威灵仙
- 柳叶鬼针草
- 大一面镙
- 大叶钩藤
- 大叶树萝卜
- 水苦荬果实
- 黄花香茶菜
- 寻骨风
- 狭叶瓦韦
- 二歧根莲花根
- 石枫药
- 细叶藁本
- 灯笼果
- 秦岭耧斗菜
- 可爱复叶耳蕨
- 蓝玉簪龙胆
- 奶浆果
- 卵叶橐吾
- 桑枝
- 太白韭
- 黄栌枝叶
- 红豆树
- 鸡毛狗
- 葛藟
- 单肾草
- 斩龙草
- 驴肾
- 大对经草
- 獾油
- 女菀
- 绵参
- 喜树皮
- 八节毛
- 南天竹根
- 蓬莱草
- 刺果藤仲
- 桤木
- 卷耳
- 罗布麻
- 太平莓
- 葛上亭长
- 满天飞
- 回阳生
- 海龙
- 虫牙药
- 大叶藤
- 黄葵
- 草果药
- 龙珠
- 东风螺
- 金瓜草
- 花南星
- 子楝树根
- 野靛青
- 骆驼蹄瓣
- 浮尸草
- 桧叶
- 岩檀香
- 粗糠柴
- 黄花小二仙草
- 三消草
- 草血竭
- 帽兰
- 苍蝇草
- 秦岭冷杉
- 法半夏
- 猫儿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