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椒草
《中华本草》:山椒草
拼音注音
Shān Jiāo Cǎo
别名
塌地草;卜罗草
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小赤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lionia minima Makino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匍匐草本,长达30cm。茎褐色或绿色,少分枝,密被微细毛。叶互生,具极短的柄;托叶小;叶片在茎上为2列平展,斜倒卵形,长5-10mm,宽4-8mm,先端钝圆,基部内侧楔形,外侧耳状圆形,上面有伏贴的毛,下面脉上有短毛,边缘有波状齿。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腋生,雄花序有梗,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无梗,呈球形;雌蕊1,柱头毛笔状。瘦果椭圆形,表面有点状突起。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丘陵阴湿地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干品多缠绕成团。茎细长圆柱形,褐色或绿褐色,有较多的须状不定根,灰白色。叶皱缩,展平后歪倒卵形,先端钝圆,边缘有疏锯齿,基部楔形,外侧耳状圆形,叶腋可见球形花序。质脆。气微,味微苦。
性味
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解毒消肿。主扭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蛇伤;鸡眼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关节扭伤:山椒草、蛇葡萄根等量,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每日换一次。2.江西《草药手册》:治鸡眼脚:山椒草加童便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椒草
拼音注音
Shān Jiāo Cǎo
别名
塌地草、卜罗草
来源
荨麻科山椒草Pellionia minima Makino,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长江以南各省。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山椒草、蛇葡萄根等量,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山椒草
拼音注音
Shān Jiāo Cǎo
别名
塌地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山椒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细长,少分枝,长10~30厘米,密被细毛,褐绿色。叶互生,歪倒卵形,略带肉质,长5~10毫米,宽4~8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内侧楔形,外侧耳状圆形,缘有波状齿,上面有伏贴的毛。下面脉上有短毛;叶柄极短;托叶细小。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腋生;雄花序梗长1~1.5厘米,被细毛;雌花序无梗,稍成球形,外侧有狭披针形总苞,花极小,萼片5,线形,外侧上部有凿形附属体,宿存;雄蕊同数;雌花中有微小假雄蕊,雌蕊1,柱头毛笔状。瘦果椭圆形,长约0.7毫米,表面有瘤状突起,内有种子1个。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于温暖地区的低山及丘陵的阴湿处或岩石上,分布浙江、江西等地。
功能主治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关节扭伤:山椒草、蛇葡萄根等量,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鸡眼脚:山椒草加童便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牛角腮
- 奴柘刺
- 毛竹
- 偏叶白齿藓
- 刺郎果
- 大扁竹兰
- 浙江铃子香
- 帕梯果
- 假香附
- 勒鱼
- 粟糖
- 臭灵丹
- 胡颓子叶
- 紫薇根
- 象牙参
- 四棱筋骨草
- 老虎须
- 兰香草
- 大泡通叶
- 苦甘草
- 人参花
- 峨三七
- 蛇根木
- 蝴蝶藤
- 革质红菇
- 大杜鹃
- 小蓝花地丁
- 雉
- 红藤蓼
- 文殊兰果
- 垂花香薷
- 核桃楸果
- 粉条儿菜
- 黄毛岩白菜
- 北鹤虱
- 川谷根
- 大马蓼
- 西南石梓
- 山扁豆子
- 芦竹沥
- 缅茄
- 丁香罗勒
- 赛葵
- 菊花根
- 山椒草
- 黄根
- 异穗卷柏
- 喜树叶
- 裂叶双盖蕨
- 侧柏叶
- 紫晶蘑
- 地乌
- 葱汁
- 碎米荠
- 头顶一朵花
- 狭头橐吾
- 李根
- 胡葱
- 红簕钩
- 猕猴肉
- 散血丹
- 山马豆根
- 砂茴香子
- 剑麻
- 牛胆
- 老枪谷子
- 路郎鸡
- 绵阳岩白菜
- 跳八丈
- 藏菖蒲
- 多穗石柯果
- 地黄连
- 马乳
- 绿衣枳壳
- 野芋
- 蓝锡莎菊
- 荭草花
- 银朱
- 山郎木叶
- 黑头草
- 野鸡脑
- 刺萆薢
- 毛风藤
- 溲疏
- 野杜仲果
- 木天蓼子
- 滇姜三七
- 龙船乌泡
- 木通根
- 新疆芍药
- 埋博树
- 木香花
- 猪脂膏
- 棠梨
- 醉鱼草
- 山楂
- 鸡掌七
- 炮姜
- 湖瓜草
- 大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