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五味子根
《中华本草》:山五味子根
拼音注音
Shān Wǔ Wèi Zǐ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珍珠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um foetidum Wall. Var. ceanothoides (C. H. Wright) Hand. -Maz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秋季采挖者质量较好),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珍珠荚蒾 常绿灌木,直立或攀援状,高达3m。小枝多,被有粗毛,老渐无毛,具有近圆形的皮孔。叶对生;叶柄长3-6mm;叶纸质至厚纸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长2-5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边中部以上具少数不规则圆或钝的粗牙齿或缺刻,很少近全缘,下面常散生棕色腺点,脉腋聚集簇状毛,侧脉2-3对,于下面突出。聚伞花序复排为圆锥状;花梗长不及3mm;萼筒筒状,长约1mm,萼桅具5微齿;花冠白色略带淡紫色晕,辐状,长约1.5mm;雄蕊5,稍长于花冠。核果红色,卵状椭圆形,长6-8mm;核扁,有2条浅背沟和3条浅腹沟。花期4-6月,果期9-12月。
性味
味甘;微苦;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止血;止泻。主肠炎;痢疾;崩漏;先兆流产;荨麻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铁箭矮陀
- 五色梅根
- 扁豆叶
- 甜杏仁
- 白花鹅掌柴
- 水牛角浓缩粉
- 半边风
- 鼍甲
- 天仙果
- 婆婆指甲菜
- 小三棵针
- 扁豆衣
- 岩豇豆
- 兰花
- 刺竹茹
- 罗裙带
- 黄秦艽
- 青头雀
- 扁担藤
- 野火绳
- 密蒙花
- 秋木瓜
- 五脉山黧豆
- 刺糖
- 沙糖木
- 白梅
- 醋
- 叶下珠
- 凤尾兰
- 土田七
- 岩五加
- 马刀
- 紫鸭跖草
- 牛屎树
- 毛柴胡
- 八股绳
- 铁浆
- 黄菀
- 石菖蒲
- 茅瓜叶
- 绿矾
- 黄桷根
- 蒙自虎耳草
- 荷梗
- 丽子藤
- 石血
- 蛤仔
- 砂漏芦根
- 三角泡
- 黄根
- 薅田藨根
- 鳖甲胶
- 尾叶山柑
- 白花穿心莲
- 柏枝节
- 黄樟
- 香蕉弄蝶
- 冷饭果
- 白石脂
- 华山矾根
- 豆角柴
- 馒头蟹
- 崖松
- 藿香
- 长尾复叶耳蕨
- 白芥子
- 野火球
- 白花蛇
- 水苦荬果实
- 赤地榆
- 白牛膝
- 大风药叶
- 狗爪樟皮
- 小叶黑面叶
- 毛赪桐
- 刺萆薢
- 藏鮡骨
- 碎米荠
- 水芦荻根
- 窄叶鼠李
- 雷公七
- 溪黄草
- 莿(木冬)
- 电灯花
- 笔罗子
- 水冬瓜根
- 连翘
- 月桂子
- 多花猕猴桃根
- 钱针万线草
- 串珠耳叶苔
- 烟管蓟
- 癞皮根
- 葛叶
- 都咸子
- 刺玫花
- 石楠
- 地骷髅
- 皂荚
- 驴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