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菜
《*辞典》:风花菜
拼音注音
Fēnɡ Huā Cài
别名
蔊菜(《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叶香(藏名)。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风花菜的全草。7~8月采全草,切段,晒干备用。
原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茎稍斜上,无毛或稍有毛,有分枝.基生叶多数簇生,羽状深裂,长达12厘米,顶生裂片较大,卵形,侧生裂片较小,5~8对,边缘有钝齿,只在叶柄和中脉疏生短毛,其他部分无毛;茎生叶互生,不分裂,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呈十字形,黄色;萼片长椭圆形;花瓣篦形;4强雄蕊;雌蕊1;花梗长2~3毫米。长角果圆柱状长椭圆形,长4~6毫米,宽约2毫米,稍弯曲;果梗长2~6毫米。种子细小,卵形,稍扁平,长0.5毫米,红黄色,有小点。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石缝、路旁、田边、水沟潮湿地及杂草丛中。分布江苏、山东、四川、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性味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苦辛,凉。"
归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治黄疸,水肿,淋病,咽痛,痈肿,汤火伤。
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治黄疸,咽痛,水肿,关节炎,疮肿。"
②《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解热利尿。治腹水,淋病;外用治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黄疸、肝炎:风花菜配萹蓄、苦荞叶、茵陈,煎汤服。
②治腹水过多:风花菜配播娘蒿子、大黄,煎汤服。
③治无名肿毒及骨髓炎:风花菜配牛耳大黄、蒲公英、墨地叶,捣烂敷患处。(选方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粉藜
- 黄锁梅叶
- 黑葡萄液汁
- 艾叶
- 黄蜀葵茎
- 安徽刺黄柏
- 香菊
- 鸡公柴果
- 过山枫
- 鸭脚木根
- 黑汉条
- 黑珠芽薯蓣
- 钩栗
- 黄蜀葵子
- 高山望
- 螲蟷
- 黑阳参
- 鬼臼
- 鸽卵
- 五加果
- 鲚鱼
- 矮醋栗
- 矮柳穿鱼
- 香花刺
- 风叶藤
- 粉苞苣
- 鸡嗉子根
- 福建胡颓子叶
- 南亚新木姜
- 蜂斗菜
- 鸭跖花
- 风寒草
- 香草仔
- 斑唇马先蒿
- 赭石
- 龟肉
- 黑风散根
- 沙梨
- 蜂胶
- 革叶蓼
- 鸡雪莲
- 蜂乳
- 鬼毛针
- 鸭脚黄连
- 鳕鱼骨
- 雪山甘草
- 鷃
- 鸭嘴花
- 过江龙子
- 蜂蜡
- 颠茄草
- 腐婢
- 鸡肫草
- 香豆蔻
- 雪梨膏
- 黑皮跌打
- 鬼箭羽
- 蝮蛇骨
- 鳡鱼
- 鲛鱼胆
- 风车藤
- 蜂毒
- 风藤草
- 飞来鹤
- 贯众
- 鸭脚黄边
- 鹦鹉
- 高粱火焰苞
- 庵 (艹闾)子
- 黑大艽
- 黑牵牛
- 肥肉草
- 紫香薷
- 覆盆子叶
- 香果脂
- 鸮
- 黑点草
- 鸡蛋果
- 香茶菜根
- 车前子
- 鸡卵草
- 香艾
- 黄鹌菜
- 转心莲
- 肺心草
- 返顾马先蒿
- 鬼盖
- 凹瓦韦
- 鹌鹑蛋
- 凹朴皮
- 谷精草
- 过山青
- 鸡油菌
- 鸢翅骨
- 黄连
- 香港四照花果
- 鹰头
- (鱼彭)鱼鳃
- 鸭脚艾
- 麂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