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蒿
《中华本草》:白沙蒿
拼音注音
Bái Shā Hāo
别名
扑勒蒙、籽蒿、白砂蒿、油砂蒿
英文名
Roundhead wormwood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圆头蒿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a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A. salsolides Willd. Var .mongolica Pamp.; Oligosprus Sphaero-cephalus (Krasch.) Poljak.]采收和储藏:秋季果产成熟时采收,打下种子,除去杂物,晒干。
原形态
圆状蒿 小灌木,高,80-150cm。柱根粗长,木质;根茎粗大,木质,有营养枝。茎丛生,稀单一,灰黄色或灰白色,光滑,纵棱稍明显,上部多分枝,枝长15-30cm,工更长,光滑,灰黄色或淡紫红色,常有短枝。叶互生;叶柄长3-8mm或更长,光滑,灰黄色或淡紫红色,常有短枝。叶互生;叶柄长3-8mm,基部常有线形的假托叶;叶片半肉质;短枝上叶常密集着生成簇生状;茎下部、中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2-8cm,宽1.5-4cm,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状伍裂,两侧中部裂片最长,常再3全裂,小裂片线形或稍弧曲,近镰形,先端有小硬尖头,基产下延,半抱茎,边缘明显反卷;上部叶羽状分裂或3全裂;苞片叶不分裂,线形,稀3全裂。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mm,具短梗,下垂,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苞片3-4层,外层苞片背面淡黄色,光滑,有绿色中肋,中、内层总苞片边缘宽膜质或全为半膜质;雌花4-12朵,花冠狭管状,檐部有2裂齿,花柱先端2叉;两性花2-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有2裂齿,花柱先端2叉;两性花6-20朵,不育,花冠管状,外面具腺点,花药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花柱短,先端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小,结实后头状花序及花易脱落。瘦果小,黑色,果背上具胶质物。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850m的荒漠地区或沙丘上以及干旱的荒坡地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北及内蒙古、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
从白沙蒿种子中分得一胶质,可能为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多糖,系由D-葡萄糖(D-glucose)、D-甘露糖(D-mannose)、D-半乳糖(D-galact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及木糖(xylose)所组成,其中以D-葡萄糖含量最高,其次为D-甘露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木糖[1]。又含亚汕酸乙酯(ethyl linoleate),樱花素(sakuranetin),异彩樱花素(isosakuranetin),刺槐素(acacetin),木菠菜萝双氢黄酮(arocarpanone)[2]。另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桉叶素(cineol)α及-β-派烯(pinene),α-及γ-松油烯(terpinene)等。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理气;通便;解毒。主大便不通;腥胀腹痛;肋腺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消炎散瘀、理气杀虫的功能。用于腹胀(白酒冲服),外用可腮腺炎、扁桃体炎、疮疖红肿。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沙蒿
别名
籽蒿
来源
菊科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
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消炎散瘀,利气,杀虫。
腮腺炎,扁桃体炎,疮疖红肿:种子适量研粉,以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肠梗阻,腹胀:种子2~3钱,用香油(或蓖麻油)炸,无呕吐用白酒冲服,有呕吐用开水冲服。
备注
花蕾对猪蛔虫有一定驱除作用,对人体驱蛔作用尚待研究。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竻薳
- 滴血根
- 棣棠花
- 野大豆
- 杜鹃花
- 平贝母
- 白沙糖
- 白果树皮
- 滇山茶
- 白绿叶
- 白背三七
- 灯笼果
- 白毛草
- 野毛金莲
- 白果根
- 白花杆
- 灯台树
- 灯油藤子
- 迎春花
- 野烟
- 野席草
- 远志
- 滇常山花
- 野洋烟根
- 白背叶
- 白果叶
- 野丹参
- 白果
- 野猪头骨
- 杜松实
- 野火球
- 白花丁香
- 白石花
- 滇白芷果
- 野前胡
- 越西川木香
- 白桦皮
- 滴水珠
- 滇绿豆
- 野粟
- 独活
- 毒鱼藤
- 野兔毛
- 白梅
- 白犁头草
- 野绿麻
- 杜茎山
- 滇肉棒
- 点地梅
- 红皮
- 白花铁线莲
- 白脂麻
- 滇藏方枝柏
- 毒芹根
- 白桂
- 白椴
- 白背叶根
- 滇竹根七
- 滇绣球
- 白石脂
- 越瓜
- 衣鱼
- 野核桃仁
- 野核桃油
- 滇崖爬藤
- 白檀
- 野漆树叶
- 滇鸡骨常山
- 白三七
- 野猪皮
- 野绿麻根
- 白花果
- 白猪栗根
- 野漆树
- 滇海水仙花
- 杜仲藤
- 滇南千里光
- 白脚威灵
- 杜仲藤叶
- 滇五味
- 滇藁本
- 白牛膝
- 野京豆
- 迎春花根
- 远志木蓝
- 杜香
- 野棉花根
- 野灯草
- 绵三七
- 滇列当
- 白杨树
- 白花穿心莲
- 野牡丹子
- 野决明
- 野扇花果
- 野木鱼
- 白珠树
- 白杨树根皮
- 白腹锦鸡
- 白枪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