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子草
《中华本草》:麂子草
拼音注音
Jǐ Zǐ Cǎo
别名
柄叶石松、石根子、石子草、石松柏、盗汗草、白布草、虱子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华南马尾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fordii(Bak.)Ching[Lycopodium fordii Bak.]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收全草,去净杂质、泥土,晒干。
原形态
附生植物,茎柔软下垂,长20-30cm,多回二叉分枝。叶革质,螺旋状排列,基部扭曲而呈2列状;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1.5cm,宽3-4mm,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全缘;主脉明显。孢子囊穗较营养叶部分略细瘦,顶生;孢子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6mm,宽约1m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全缘;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圆肾形,黄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常绿阔叶林区,附生在树干或岩壁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三萜类:千层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千层塔三醇(tohogenol),千层塔烯三醇(serratriol),二表-千层塔烯二醇(diepi-serratenediol),21-表千层塔烯二醇(21-episerratenediol); 生物碱:石松灵碱(lycodoline),马尾杉任碱(phlegmariurine)A、B、C、M及福地明(fordimine)。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关节肿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咳喘;热淋;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鸡蛋参
- 鲛鱼胆
- 帽兰
- 鸡腿堇菜
- 鸡脚参
- 鸡尾木
- 鸡爪乌
- 鲫鱼胆草
- 苦葵鸦葱
- 苦丁茶
- 鸡雪莲
- 鸡筋参
- 鲛鱼皮
- 溪荪
- 鸡腰果
- 鸡翔草
- 麂肉
- 鲫鱼藤
- 软水黄连
- 通天蜡烛
- 鹿头肉
- 豆腐渣果根
- 鹿耳韭
- 牛耳草
- 鲇鱼
- 薄雪草
- 龙常草
- 铁杆蒿
- 八哥
- 龙江风毛菊
- 枣树根
- 帚菌
- 枕材
- 长尾复叶耳蕨
- 鸱骨
- 牛肝菌
- 地精草
- 佛手露
- 昆明鸡血藤根
- 雪灵芝
- 苦碟子
- 柘树茎叶
- 芦竹沥
- 芭蕉子
- 猪脂膏
- 粉霜
- 牛毛草
- 闹狗药
- 铁苋
- 豌豆七
- 铁浆
- 铜脚威灵仙
- 芭蕉油
- 败毒草
- 黄寿丹
- 篦齿蒿
- 铜钱麻黄
- 腐沫
- 香蕈
- 峨嵋耳蕨
- 猪牙皂
- 全毛悬钩子
- 中华绣线梅
- 蚺蛇膏
- 鹅管石
- 石芥菜
- 海蛇
- 狐胆
- 狐四足
- 海韭菜
- 海鳗
- 獾骨
- 石蒟
- 石南
- 灰树花
- 灰绿水苎麻
- 火秧竻蕊
- 海鹞鱼尾刺
- 石凉伞
- 环纹苦乳菇
- 石蕊
- 一柱香
- 灰蓟
- 灰贯众
- 金老梅枝
- 石楠
- 海鹞鱼
- 淮通
- 火赤链蛇
- 石栗叶
- 滑背草鞋根
- 石老虎
- 石蚕
- 海蜇
- 灰叶南蛇藤
- 石栗子
- 狐肠
- 灰凤梨
- 猪肉
- 海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