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枝
《中华本草》:黄荆枝
拼音注音
Huánɡ Jīnɡ Zhī
别名
黄金条
英文名
Twig of Negundo Chastetree
出处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枝条。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 negundo L.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黄荆,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棱形,与叶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叶柄长2-5.5cm;掌状复叶,小顺5,稀为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基部楔形,全缘或有少数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cm,宽1-4cm,两侧小叶渐小,若为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2枚无柄或近无柄,侧脉9-20对。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外面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于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褐色,近球形,径约2mm,等于或稍短于宿萼。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地南各地。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
心;肺;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消肿止痛。主感冒发热,咳嗽;喉痹肿痛;风湿骨痛;牙痛;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烫, 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关节炎: 黄金条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②治牙痛: 黄荆枝、荆芥、胡椒,煎水服。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③治火烫伤成疮: 黄荆枝,煅灰调香油涂。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各家论述
1.《安徽药材》:治热疮,喉痹肿痛。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解热发汗。3.《陆川本草》:祛风,行血,止痛,消肿。治风湿骨痛,浮肿。4.《南宁市药物志》:涤痰,镇咳。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黄荆枝
拼音注音
Huánɡ Jīnɡ Zhī
别名
黄金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枝条。
性味
《南宁市药物志》:"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喉痹肿痛,风湿骨痛,牙痛,烫伤。
①《安徽药材》:"治热疮,喉痹肿痛。"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解热发汗。"
③《陆川本草》:"祛风,行血,止痛,消肿。治风湿骨痛,浮肿。"
④《南宁市药物志》:"涤痰,镇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关节炎:黄金条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②治牙痛:黄荆枝、荆芥、胡椒,煎水服。(《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③治火烫伤成疮:黄荆枝,煅灰调香油涂。(《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臭冷杉
- 黄秋葵叶
- 羊蹄实
- 金钗
- 楸木皮
- 新香草
- 偷筋草
- 墙草根
- 木瓜
- 毛花槭
- 假香附
- 调经草
- 槟榔花
- 光棍草
- 野油麻
- 黄麻根
- 鮧鱼尾
- 胖大海
- 矮脚苦蒿
- 灵香蒿
- 马比木
- 刺血红
- 三尖杉根
- 苏木
- 杉叶藻
- 白苏梗
- 姜味草
- 棕榈子
- 伤寒头
- 滇苦菜
- 密叶天胡荽
- 兰花叶
- 钩钱草
- 核桃青龙皮
- 绛梨木叶
- 桑芽茶
- 贯众
- 金丝草
- 大风药
- 双肾参
- 睡菜
- 光背杜鹃
- 牛心果
- 角螺厣
- 山枇杷
- 羊肺
- 吴茱萸
- 白茅针
- 苦瓜
- 单花鸢尾
- 钻地风
- 指天椒
- 大花列当
- 蒟酱
- 毛花洋地黄
- 倒卵叶五加
- 大五爪金龙
- 蜘蛛网
- 紫背绿
- 古羊藤
- 乌藨连
- 垂花香薷
- 树茭瓜
- 山玉兰
- 金礞石
- 厚皮树皮
- 十大功劳根
- 鸭舌头
- 金老梅叶
- 淮山
- 密毛桃叶珊瑚果
- 杨梅树皮
- 藏丁香
- 云南重楼
- 秘鲁香胶
- 蓟罂粟子
- 枸骨树皮
- 玫瑰茄
- 无花果
- 篱栏网
- 鳖血
- 黄断肠草
- 藏鮡胆
- 豆蔻花
- 荠薴
- 大泡通
- 秋海棠花
- 三朵云
- 鸢脑
- 高粱
- 山桂花
- 升麻
- 野亚麻
- 绿豆芽
- 猩猩花
- 毛山荆子
- 鳖甲胶
- 野茶辣
- 前胡
- 癞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