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绿麻根
《中华本草》:野绿麻根
拼音注音
Yě Lǜ Má Gēn
别名
牡丹三七、华艾麻草、红禾麻根、铁秤铊、红火麻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portea bulblfera(Sieb.etZucc.)Wedd.[L.terminalisWight;L.sinensisC.H.Wright;L.bulb-ifera Wedd.var.sinensisChien]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80cm。根纺锤形。有棱,疏生螫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6cm,有稀疏螫毛;通常托叶腋生出1-3个褐色小珠芽;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8-13cm,宽3-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叶缘有圆齿状锯齿。雌雄同株,雌雄花均成圆锥花序;雄花序腋生,长达4cm;雄花被4-5裂,白色,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退化子房杯状;雌花序顶生,长达15cm,通常向一侧分枝,密生短毛,雌花有短柄,雌花被4全裂,不相等,淡绿色,内侧2片,花后增大;子房初直立,后斜生,柱头线形。瘦果圆倒卵形,扁平,长2.5-3mm。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边山谷。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连接成团块状,大小不等,灰棕色或棕褐色,上面有多数茎的残基和孔洞。根簇生于根茎周围,呈长圆锥形或细长纺锤形,扭曲,长6-20m,直径3-6mm。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具细纵皱纹,有纤细的须根或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浅红棕色。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
辛;性温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或烘干。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骨折疼痛;月经不调;劳伤乏力;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江珧柱
- 猕猴桃藤中汁
- 鸭脚黄边
- 鲟鱼
- 地筋
- 马骝卵
- 五爪龙
- 黄颔蛇骨
- 猴头菌
- 假鹊肾树
- 椰子浆
- 台湾榕
- 岩檀香
- 接骨草
- 庵 (艹闾)子
- 赤茯苓
- 野罂粟壳
- 川滇桤木
- 管仲
- 大叶蛇泡簕
- 粗糠柴
- 漏斗瓶蕨
- 法半夏
- 灯台莲
- 阔齿兔唇花
- 四大天王
- 羊角参
- 半边风
- 茅草叶
- 野冬菊
- 落花生
- 小叶买麻藤
- 牛屎树
- 水黄
- 峨眉蕨贯众
- 盐麸叶
- 艾片
- 石楠
- 猬心肝
- 野兔脑
- 紫金龙
- 紫草
- 章鱼
- 天青地白
- 乌龙摆尾
- 小三棵针
- 银丝杜仲
- 椰子油
- 土燕窝泥
- 大避债蛾
- 接骨木叶
- 九牛力
- 水银
- 雷丸
- 鹊豆
- 铁栏杆
- 鸡翮羽
- 金雀儿
- 羊心
- 三钻七
- 橘皮
- 熊脂
- 楤木根
- 奶浆参
- 狗尾草
- 七星草乌
- 羊肝
- 关白附
- 狗齿
- 石芥菜
- 三裂叶犁头尖
- 澜江百合
- 岩泽兰
- 柄果槲寄生
- 鸡蛋壳
- 刺血红
- 大花卫矛果
- 贴骨散
- 牛耳草
- 水飞蓟
- (鱼彭)鱼鳃
- 母猪藤根
- 白马骨
- 叶下花
- 骆驼黄
- 蛇王藤
- 黑果
- 飞机草
- 刺苋菜
- 柠条籽
- 羊屎条根
- 山羊肝
- 浮尸草
- 绵萆薢
- 石斛
- 潺槁树
- 猴高铁
- 家白蚁
- 胡萝卜
- 阔叶赤车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