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目
《中华本草》:鲤鱼目
拼音注音
Lǐ Yú Mù
别名
鲤鱼眼睛
英文名
Carp eyes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鲤的眼睛。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nus carpio L.
采收和储藏:将鲤鱼杀死后,取出眼球,洗净,晾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nus carpio L.
采收和储藏:将鲤鱼杀死后,取出眼球,洗净,晾干。
原形态
鲤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吻钝。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鳞大,侧线鳞33-39。鳃耙一般为18-22。背鳍3,15-21,第3硬刺坚强,后缘有锯齿。 臀鳍3,5。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身体背问号 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
资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资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1.鲤眼含维生素C0.44mg%,一般春夏较秋冬为高。[br]2.鲤为淡水鱼,网膜上几乎只有维生素A2(海产鱼只有A1而无A2)。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止痛;消肿;排脓。主炎症;水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烧灰敷。
各家论述
《食疗本草》:刺在肉中,中风水肿痛者,烧鲤鱼眼睛作灰,纳疮中,汁出即可。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鲤鱼目
拼音注音
Lǐ Yú Mù
别名
鲤鱼眼睛(《食疗本草》)。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眼睛。
化学成分
鲤眼含维生素C0.44毫克%,一般春夏较秋冬为高。鲤为淡水鱼,网膜上几乎只有维生素A2(海产鱼只有A1而无A2)。
功能主治
《食疗本草》:"刺在肉中,中风水肿痛者,烧鲤鱼眼睛作灰,纳疮中,汁出即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猪黄
- 驴头
- 白云瓜梗
- 紫桔梗
- 水稻清乳汁
- 云锦杜鹃
- 豹子眼睛花
- 香构
- 翡翠
- 全光菊
- 葛叶
- 灰蓟
- 弹裂碎米荠
- 梧桐
- 盘龙参
- 五转七
- 蛇莓根
- 角翅卫矛果
- 长梗郁李
- 毛排钱草
- 蛇果黄堇
- 桃根
- 绿花独活
- 虾蟆
- 血当归
- 腊梅
- 连香树果
- 萝芙木
- 金刚藤头
- 栗柄金粉蕨
- 野芝麻花
- 川榛
- 绿结鸡骨
- 黄屈花
- 刺楸
- 芒果核
- 地锦槭
- 芋叶
- 宽叶返魂草
- 半边菜
- 小石韦
- 姜露
- 延胡索
- 黄鼠狼
- 垂果大蒜芥
- 川谷根
- 樗叶花椒皮
- 磁石
- 冲天果
- 川梨
- 朝鲜梾木枝
- 防风叶
- 慈竹茹
- 垂穗荛花
- 川牛膝
- 慈竹叶
- 吐烟花
- 慈竹根
- 慈竹沥
- 人参条
- 垂珠花
- 番石榴子
- 寸节七
- 慈竹箨
- 垂盆草
- 川桂
- 椿树花
- 丛枝蓼
- 垂花胡枝子
- 慈姑
- 朝天子
- 澄茄子
- 柽乳
- 川乌头
- 慈乌
- 慈姑花
- 垂柳
- 金纽子
- 川滇大黄土
- 楮树根
- 橙叶
- 丛毛榕根
- 烂茶叶
- 川山橙根
- 川桐皮
- 潮风草
- 橙子核
- 慈菇
- 川山橙果
- 椿叶
- 潺槁树
- 川桂皮
- 莪术
- 曾青
- 檫树
- 刺山茶果
- 长叶实蕨
- 川党参
- 慈竹笋
- 橙黄玉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