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笋
《中华本草》:芦竹笋
拼音注音
Lú Zhú Sǔn
英文名
Giantreed shoot
出处
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undo donax L.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
芦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m,径1-1.5cm,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mm,先端具短细毛;叶片扁平,长30-60cm,宽2-5cm,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紧密,长30-60cm,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颖披针形,长8-10mm,具3-5脉;外稃亦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mm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基盘长约0.5mm,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的深厚的土壤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60g;或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汁滴耳。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2.《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3.《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候。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芦竹笋
拼音注音
Lú Zhú Sǔn
出处
《重庆草药》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
性味
《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①《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
②《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
③《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侯。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2两;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汁滴耳。
复方
①治肺热吐血:芦竹笋一斤。捣取汁加白糖服。
②治中耳炎:芦竹笋捣汁加冰片滴耳心。
③治用脑过度,精神失常:芦竹笋熬膏加白糖服,每服一茶匙。(选方出《重庆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羚羊角
- 抱树莲
- 扁藤
- 罗勒子
- 红花杜鹃
- 鲨鱼骨
- 蠘
- 山野豌豆
- 簕欓
- 篦梳剑
- 豌豆
- 黑头草
- 山刺柏
- 蛇王藤
- 撑篙竹
- 石灰华
- 五爪龙
- 厚叶子树
- 黄花小二仙草
- 八角枫根
- 松树皮
- 化气兰
- 红芪
- 鸡筋参
- 尖舌苣苔
- 救必应
- 鸡眼草
- 黄菀
- 冻绿叶
- 深山酢浆草
- 金银花
- 白蘑
- 辫子草根
- 猬胆
- 红楤木
- 大青叶
- 滑石
- 双肾草
- 金沙草
- 丁萝卜
- 冬瓜藤
- 见血清
- 对对参
- 打破碗花花
- 杧果叶
- 薜荔果
- 豆腐皮
- 狗狗秧
- 垂柳
- 美人蕉
- 黄花鸢尾
- 太白丽参
- 冷饭果叶
- 地瓜子
- 铁棒锤
- 午香草
- 骆驼黄
- 蛇果黄堇
- 细轴荛花
- 穿鱼藤
- 地仙桃
- 粗叶耳草
- 灰叶根
- 煨姜
- 刀豆
- 鸡子白
- 刺郎果
- 大果臭椿皮
- 犀牛皮
- 贯众
- 石蜈蚣
- 马乳
- 构树
- 绵参
- 小驴蹄草
- 黄鼬
- 三分三
- 墨汁鬼伞
- 绣球花
- 鳕鱼鳔
- 桂竹香
- 山白菊
- 蟋蟀
- 滴水珠
- 桐叶千金藤
- 蝮蛇
- 带刺马鞭
- 枇杷木白皮
- 树头发
- 刺槐
- 对叶榕
- 倒罐子根
- 大叶铁包金
- 垂花香薷
- 白猪鼻孔
- 野洋烟根
- 山里红
- 铃茵陈
- 水毛射
- 赶山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