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青木香
《中华本草》:丽江青木香
拼音注音
Lì Jiānɡ Qīnɡ Mù Xiānɡ
别名
青木香、木香、理木香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厚叶川木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berar dioides (Franch.) Shih [Vladimiria berardioides (Franch.) Ling]采收和储藏:秋、冬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厚叶川木香 多年生莲座状草本,茎高3-15mm。根粗壮,圆柱形,通常不分枝,外皮淡褐色。叶互生,莲座状,展开,平铺;基生叶柄长7-8cm,密被短柔毛,基部膨大,上部叶柄较短;叶片厚纸质;基生叶叶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0-18cm,宽7-15cm,先端圆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具不规则波状齿或不明显浇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被糙伏毛,上部叶较小。头状花序顶生,径4-5cm;总苞片革质,边缘膜质并带紫色,微有睫毛,外层宽卵形,宽1-1.8cm,先端具凸尖,内层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冠紫色,长约3cm,筒部比檐部长2倍。瘦果有棱;冠毛3层,刚毛状,其中较粗者先端明显膨大呈狭纺锤状,污黄色,有短羽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或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形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用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 “油头”。体较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有深黄色稀疏的油点及裂隙,木部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br]以条粗、质硬、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
理气;健胃;止痛。主脘腹疼痛;胁痛;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火;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1.5-3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牡丹皮
- 木耳
- 老白花
- 卵叶寄生
- 美丽鳞毛蕨
- 梅露
- 梨果仙人掌
- 棱萼母草
- 榄仁树子
- 毛柄短肠蕨
- 毛脉酸模
- 满山红
- 牡荆
- 牡荆根
- 木通七叶莲
- 柳叶剑蕨
- 毛瓣绿绒蒿
- 木通
- 毛叶白粉藤
- 两头尖
- 两面刺
- 帘子藤
- 毛五加皮
- 毛叶白粉藤根
- 两栖蓼
- 牡丹藤
- 玛瑙
- 卵叶橐吾
- 林荫千里光
- 柳兰叶风毛菊
- 牡鼠粪
- 冷饭果叶
- 木达地黄
- 膜缘木香
- 漏斗苣苔
- 两色鳞毛蕨
- 卵叶鳞始蕨
- 绵羊血
- 柳叶藓
- 柳叶鬼针草
- 栗柄金粉蕨
- 毛果算盘子
- 毛根杜仲
- 罗裙带
- 鹅毛
- 浙樟
- 庐山瓦韦
- 窿缘小叶桉
- 木槿叶
- 梅花参
- 柳叶菜花
- 美脉藁本
- 棱枝卫矛
- 犁头草
- 毛蓼
- 篱天剑
- 毛麝香
- 冷蕨
- 米饭花
- 林檎根
- 灵香蒿
- 琉璃枝
- 满江红根
- 凉粉藤
- 绵阳岩白菜
- 柳花
- 栗壳牛肝菌
- 栗子
- 栗花灯心草
- 绿叶五味子
- 六角英
- 柳叶斑鸠菊
- 林檎
- 炉甘石
- 满江红
- 庐山石韦
- 毛木通
- 毛草龙根
- 毛赪桐
- 杜松
- 番荔枝叶
- 硫黄菌
- 硫化铅
- 椋子木
- 痢止蒿
- 毛草龙
- 阔叶赤车使者
- 红花山牵牛
- 斑鸠占
- 矮脚南
- 白暨豚
- 美洲凌霄
- 马鞍藤根
- 白梅花
- 赤茯苓
- 女萎
- 马尔康水黄连
- 茅栗根
- 闽粤千里光
- 面头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