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仁树子
《中华本草》:榄仁树子
拼音注音
Lǎn Rén Shù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a catappa L.采收和储藏:7-9月果熟后采收,晒干。
原形态
大乔木,高15m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呈剥落状;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显的叶痕。叶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顶;叶柄短而粗壮,长10-15mm,被毛;叶片倒卵形,长12-22cm,宽8-15cm,先端钝圆或短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截形或狭心形,两面无毛或幼时背面疏被软毛,全缘,稀微波状,主脉粗壮,上面下陷而成一浅槽,背面凸起,且于基部近叶柄处被绒毛,侧脉10-12对,网脉稠密。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生,长15-20cm,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苞片小,早落;花多数,绿色或白色,长约10mm;花瓣缺;萼筒杯状,长8mm,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萼齿5,三角形,与萼筒几等长;雄蕊10枚,长约2.5cm,伸出萼外;花盘由5个腺体组成,被白色粗毛;子房圆锥形,幼时被毛,成熟时近无毛;花柱单一,粗壮;胚珠2颗,倒悬于室顶。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长3-4.5cm,宽2.5-3.1cm,厚约2cm,两端稍渐尖,果皮木质,坚硬、无毛,成熟时青黑色;种子1颗,长圆形,含油质。花期3-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气候湿热的海边沙滩上,多栽培作行道树。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云南。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痢疾;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三叶豆
- 五气朝阳草
- 红豆蔻
- 枸骨树皮
- 藤黄
- 藤壶
- 皂角刺
- 卷边桩菇
- 鞘菝葜
- 十大功劳根
- 双剪菜
- 玉竹
- 芒叶小米草
- 黄背草苗
- 紫茎
- 羊洪膻
- 野三七
- 桦树液
- 熊脂
- 红豆
- 八角枫
- 桤木枝梢
- 梅花冰片
- 尿泡草
- 米麦麨
- 柏脂
- 三钻风
- 小白棉
- 红丝线
- 知风草
- 三叉凤尾蕨
- 骆驼脂
- 铁仔
- 野荔枝
- 湿鼠曲草
- 大果臭椿皮
- 槐米
- 烟锅草
- 向日葵叶
- 水麻
- 扭鞘香茅
- 滇白药子
- 三方草
- 天香炉
- 黄花倒水莲
- 鸬鹚(鸬鹚)
- 山漆树
- 石见穿
- 南方红豆杉
- 翅果唐松草
- 蓖麻根
- 金槐
- 杉木油
- 鹰不泊
- 追骨风
- 梨木灰
- 鱼香根
- 宝盖草
- 地蚕
- 高原蚤缀
- 白茅针
- 白垩
- 常春藤子
- 水晶花
- 毛冬瓜叶
- 野升麻
- 旋覆花根
- 柳叶绣球菊
- 风藤
- 百味叶
- 石螃蟹
- 泥鳅
- 椰根
- 毛草龙根
- 商陆花
- 大接骨丹
- 绵羊血
- 水麻tiao
- 单面针
- 风藤草根
- 花蕊石
- 水栀根
- 灰贯众
- 牛嗓管树
- 刺参
- 罗汉松
- 枣核
- 梧桐花
- 甜瓜茎
- 胡麻叶
- 芙蓉菊根
- 耐冬果
- 酸枣肉
- 羊肾
- 柘耳
- 狗齿
- 天雄
- 石南
- 猪脬
- 卷茎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