蕗蕨
《中华本草》:蕗蕨
拼音注音
Lù Jué
英文名
Chestnut-brown Mecodium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蕗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m badium(Hook.et Grev.)Copel.[Trichomanes badium Hook.et Grev.]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附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5-25cm。根茎褐色,铁丝状,长而横走,几光滑,极少毛,粗约0.8mm;下面疏生纤维状的根。叶远生,薄膜质,干后褐色或绿褐色,相距约2cm;叶柄长5-10cm,两侧有平直或呈波状的宽翅至叶柄基部,翅连叶柄宽约2mm;叶片三回羽裂,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10-15cm,宽4-6cm,羽片10-12对,互生,有短柄,卵状三角形至狭卵形,长1.5-4cm,宽1-2.5cm,密接,小羽片3-4对,无柄,开展,长圆形,基部下侧下延,密接;末回裂片2-6枚,互生,斜向上,长圆形至宽线形,全缘,单一或分叉;叶脉叉状分枝,末回裂片具小脉1条;叶轴及羽轴均有阔翅,稍曲折。孢子囊群多数,位于全部羽片上,着生于向轴的短裂片先端;囊苞近圆形或扁圆形,宽大于高,直径1.5-2mm,唇瓣深裂至基部,全缘或上部边缘有微齿,基下的裂片稍狭缩。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坡阔叶林中,附生树上或密林下溪边潮湿的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苦;涩;凉
归经
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
解毒清热;生肌止血。主水火烫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消炎生肌,用于烫火伤、痈疖、疮疥等。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鲤鱼脑
- 雷五加叶
- 鳞始蕨
- 鹿耳翎
- 鹿角菜
- 骆驼蓬
- 鸬鹚翅羽
- 鹿角草
- 轮叶铃子香
- 莲座革菌
- 鹿葱
- 蓝实
- 荔枝
- 鹿角芦荟
- 龙利叶
- 葎草果穗
- 鸬鹚骨
- 蜡瓣花
- 芦子藤
- 鳞叶藓
- 鹿角霜
- 芦山藤
- 茖葱
- 鹿脂
- 鹿角胶
- 裂叶双盖蕨
- 代代花枳壳
- 菩提树花
- 豆瓣七
- 绿茎槲寄生
- 牛舌草
- 白芷叶
- 母猪藤根
- 红丝线
- 竹节海棠
- 雷五加
- 番红花
- 青兔耳风
- 仙人掌
- 旱芹
- 梅花
- 刺玫果
- 半边山
- 沙枣树皮
- 石油菜
- 美味牛肝
- 瑞香根
- 狗乳汁
- 狐头
- 榕树
- 钝齿铃子香
- 松花
- 绿百合
- 舞草
- 珊瑚冬青
- 蔓草虫豆
- 桂花
- 辣薄荷
- 狐心
- 火油草
- 黄筒花
- 桂木根
- 蒲蒻
- 牛巴嘴
- 杨梅树
- 接骨木叶
- 大花素馨花
- 白花灯笼
- 生瓜
- 刺楸
- 秋海棠
- 川谷根
- 青麸杨根
- 鸢胆
- 猫肝
- 马醉木
- 山梅花
- 锥螺壳
- 紫麻
- 赤地榆
- 草柏枝
- 止咳草
- 鹳骨
- 芍药花
- 椰子浆
- 罗汉松根皮
- 将军树
- 过塘蛇
- 旱菜
- 万年松
- 水蛭
- 刺血红
- 尼泊尔鸢尾子
- 白猪鼻孔
- 粉叶地锦
- 贯众
- 矩形叶鼠刺
- 耳叶排草
- 黄羊角
- 羊吊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