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叶地锦
《*辞典》:粉叶地锦
拼音注音
Fěn Yè Dì Jǐn
别名
细母猪藤(《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粉叶爬山虎的根或藤茎。根,夏、秋采。
原形态
落叶攀援藤本。幼枝有4~6棱脊;嫩叶带紫色,卷须3~5分枝,末端具吸盘。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狭椭圆形至椭圆形,长3~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下面带粉白色,无毛或沿中脉微有短柔毛;叶柄长3~6厘米。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5基数;花萼盘状,全缘;花瓣椭圆形,开展;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柱圆柱形,子房2室。浆果黑色。花期9月。
生境分布
常攀附墙壁、岩石或乔木上。分布我国东部及西南各省。
性味
《贵州草药》:"根,性平,味甘、辣。"
功能主治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或藤:治关节疼痛;根:治妇女白带。"
②《贵州药植目录》:"根,清热解毒,驱风除湿。治无名肿毒,风湿劳伤,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两。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粉叶地锦
拼音注音
Fěn Yè Dì Jǐn
别名
细母猪藤、五皮风、五叶龙。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Thomson Creeper
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粉叶爬山虎的藤茎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thenocissus thomsonii (Laws.)Planch.[Vitis thomsonii Laws.]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茎及根、洗净,切片或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粉叶爬山虎 攀援木质藤本。枝、叶幼时常带紫色;卷须粗壮,长而分叉,末端有吸盘。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6cm,小叶片5,卵形至披针状卵形,叶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上面沿中脉有毛,下面有短柔毛或近无毛,两面常被白粉;中间小叶较大,长4-7cm,宽1.5-3cm,侧生小叶小。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梗较叶柄稍短;花5数;花萼盘状,全缘;花瓣椭圆形,开展;雄蕊与花瓣对生,花丝细弱;花盘与子房贴生,不明显;子房3室,花柱钻状。浆果扁球形,直径6-7mm,熟时黑色。花期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攀援于墙、岩石或树干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甘;平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疗疮。主风湿关节痛;妇女白带;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各家论述
1.《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或藤:治关节疼痛;根:治妇女自带。2.《贵州药植目录》根,清热解毒,驱风除湿。治无名肿毒,风湿劳伤,关节疼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丝棉木叶
- 山红稗
- 白绿叶
- 山柏
- 大树三台
- 勒鱼
- 狗舌草
- 叶下花
- 转心莲
- 刀豆
- 向天蜈蚣
- 木瓜核
- 一把篾
- 球兰
- 红果参
- 山枇杷
- 飞天蠄蟧
- 瓜蒂
- 山胡椒根
- 金刚藤头
- 白叶火草
- 粟芽
- 四照花
- 碧桃干
- 无风自动草
- 大三叶升麻
- 金剪刀草
- 假辣蓼
- 林背子
- 黄花补血草
- 奶浆参
- 刺黄柏茎叶
- 榔榆茎叶
- 圆叶母草
- 落地生根
- 八角枫花
- 金星草
- 变蛋
- 四川苦丁茶
- 山野豌豆
- 山桃树皮
- 枸橘刺
- 雷公藤
- 粟米
- 沙蓬
- 角蒿
- 芦竹笋
- 水百合
- 毛蕊花
- 鲎壳
- 两面针
- 凤尾蕉花
- 龙脑膏香
- 大块瓦
- 老虎姜
- 海雹菜
- 大薸
- 黄龙藤叶
- 蓝花石参
- 牛胆参
- 两栖蓼
- 蓝实
- 松树梢
- 红花苗
- 水苏
- 华南紫萁
- 九节莲
- 竹节七
- 小灵丹
- 石山花椒
- 蛤蜊肉
- 兰花根
- 梧桐
- 白矾
- 三匹叶
- 蝮蛇骨
- 麻风树
- 苎花
- 地瓜
- 圆瓣冷水花
- 长瓦韦
- 羊胰
- 带鱼
- 山漆树
- 刺叶楤木
- 海木
- 扇子七
- 假茶辣
- 榆白皮
- 兰花参
- 碎米荠
- 大绿藤
- 高山大戟
- 散血丹
- 榔榆叶
- 地打果树皮
- 乌骨鸡
- 琥珀
- 金钮扣
- 金果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