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柴
《中华本草》:翻白柴
拼音注音
Fān Bái Chái
别名
木帚子、柳叶栒子、把把柴、山米麻
英文名
Root of Willowleaf cotoneaster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柳叶栒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toneaster salicifolius Franch.
原形态
柳叶栒子 半常绿或半常绿灌木,高达5m。枝条开张,小枝灰褐色,一年生枝红褐色,嫩时被绒毛,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粗壮,长4-5mm,通常红色,具绒毛;叶片椭圆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5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绒毛及白霜,叶脉上面下陷,下面突起。花两性;花多密生成复聚伞花序,总花梗及花梗密被灰白色绒毛;苞片细小,线形,早落;花直径5-6mm;萼筒钟状,萼片5,外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花瓣5,平展,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20,稍长于花瓣或近等长,花药紫色;花柱2-3,离生,比雄蕊稍短;子房先端具柔毛。果实近球形,深红色,内有小核2-3。花期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000m的山地或沟边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
苦;凉
归经
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祛风,止血利尿。主干咳失音,湿热发黄,肠风下血,小便短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复方
①治干咳失音:翻白柴、玄参、麦冬、诃子。共煎水服。②治肠风下血:翻白柴、野地瓜根、白麦、酸汤杆、槐花。共炖猪大肠服。(性昧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翻白柴
拼音注音
Fān Bái Chái
别名
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米麻的全株。
原形态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茎紫红色,幼校有绒毛簇生。叶椭圆状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有皱纹,下面叶脉明显,5~12对;叶柄长3~5毫米,中肋略呈红色。伞房花序,顶生,密被细绒毛,直径3~5厘米;花萼绿毛,被毛,萼齿5,短尖,萼管与子房合生;花瓣5,白色;雄蕊20,花丝白色,花药紫红色;子房半下位,花柱数枚,离生。果实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红色,光泽,有2~3核。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顶岩石等处。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
性凉,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除风热。治干咳失音,脾湿发黄,肠风下血及小便短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①治干咳失音:翻白柴、玄参、麦冬、诃子。共煎水服。
②治肠风下血:翻白柴、野地瓜根、白麦、酸汤杆、槐花。共炖猪大肠服。(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雪猪肉
- 白毛委陵菜
- 寒莓叶
- 麻秸
- 腐婢
- 芭蕉花
- 白绿叶果实
- 蛇退步
- 花唐松草
- 海岛苎麻叶
- 萝藦子
- 苣荬菜花
- 马蹄甲
- 旋复花根
- 电灯花
- 水边指甲花
- 漏斗菜
- 楝花
- 朱蕉花
- 鱼眼草根
- 花杜仲藤
- 粉萆
- 八角金盘
- 土羌活
- 松花粉
- 磨盘根
- 一枝香
- 椰根
- 鹗骨
- 峨眉蕨贯众
- 红蓝地花
- 黑大艽
- 天文草
- 紫堇
- 草本水杨梅
- 薜荔根
- 粉苞苣
- 玉珊瑚根
- 鱼翅
- 黄花紫丹参
- 神仙掌花
- 砧草
- 香蕉弄蝶
- 山莓
- 败酱草
- 荠薴
- 黄鳝藤
- 铜骨七
- 鹭鸶兰
- 鸡肉参
- 昂天莲
- 马鬃参
- 芦花
- 粉绿益母草
- 关公须
- 华山矾根
- 鲎尾
- 黄草乌
- 川乌头
- 干姜
- 西藏凹乳芹根
- 飞燕草
- 树腰子
- 鹅掌揪根
- 吉龙草
- 羊肾
- 青杠碗
- 大苞叶千斤拔叶
- 啄木鸟
- 会东藤
- 甘青铁线莲
- 仙环小皮伞
- 青蛇莲
- 白兰花
- 一枝蒿
- 条叶猪屎豆
- 裂叶心翼果
- 核桃楸果仁
- 雕头
- 矮杨梅果
- 灵香草
- 黄锁梅叶
- 龙须藤
- 黄花香薷
- 冬葵叶
- 须花参
- 杜鹃花叶
- 狭叶海金沙
- 猪毛七
- 石苁蓉
- 坠桃草
- 五味子
- 雀榕根
- 粉团花根
- 南烛子
- 柞木叶
- 青蛙胆
- 杉木油
- 桂花枝
- 柽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