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涎
《中华本草》:鹅涎
拼音注音
é Xián
英文名
Goose saliva
出处
出自《本草蒙筌》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口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ser cygnoides domestica Brisson采收和储藏:塞少许生姜入鹅口中将其倒提,头向下使口涎流出,收集鲜用。
原形态
家鹅,体长约60-80cm。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水性好,善在水中生活。群性强,性很勇敢,喜斗遇人或其他动物时,常头向前下方伸,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听觉灵敏,鸣声宏大,又好相应和。以青草、蔬菜、种籽、糠麸等植物 性为食。资源分布: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一般饲养于河湖近旁。
性味
咸;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软坚消肿。主麦芒或鱼刺鲠喉;鹅口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含漱或涂敷。
各家论述
1.《本草蒙筌》:治吞稻刺塞喉。2.《纲目拾遗》:治小儿鹅口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鹅涎
拼音注音
é Xián
出处
《本草蒙筌》
来源
为鸭科动物鹅的唾液。
功能主治
①《本草蒙筌》:"治误吞稻刺塞喉。"
②《纲目拾遗》:"治小儿鹅口疮。"
用法用量
内服:含咽。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铁锈
- 铁篱巴果
- 峨屏草
- 铁
- 瓢瓜
- 青蒿囊虫
- 二叶舌唇兰
- 苹果
- 雀麦
- 鼠李皮
- 铁线莲
- 矮陀陀
- 飞扬草
- 茱苓草
- 藕粉
- 青羊胆
- 铁骨银参
- 过江龙子
- 糖芥
- 红丝线
- 峨眉黄芩
- 千脚虫
- 朱砂根
- 狗牙根
- 人面子根皮
- 高梁泡叶
- 青榨槭
- 鳍蓟
- 柳叶亚菊蒿
- 牛藤
- 黑豆衣
- 六月寒
- 凹裂毛麝香
- 铁海棠
- 鸜雉
- 青钱柳叶
- 鼠曲草
- 蛇王藤
- 青龙藤
- 青竹标根
- 鹈鹕脂油
- 榼藤
- 黄莲花
- 野豇豆
- 露水草
- 多穗石柯
- 稻草
- 短齿楼梯草
- 黄毛榕
- 四川红淡叶
- 升药底
- 云南鸡矢藤
- 降真香
- 香橼
- 马鞭石斛
- 黄鼬
- 尾花细辛
- 原蚕子
- 小叶桑
- 簕竹
- 法半夏
- 蚕豆壳
- 衣鱼
- 芦竹
- 川莓
- 樗鸡
- 紫背草
- 水胡满
- 无患子树皮
- 黑心姜
- 槐耳
- 红鬼笔
- 迎春花
- 糖茶藨
- 自然铜
- 望月砂
- 鄂西天胡荽
- 大黄
- 三对叶丹参
- 乌榄仁
- 藏报春花
- 观音竹
- 牛筋果
- 牛尾泡
- 石楠
- 苔菜
- 獾骨
- 榉树皮
- 老虎须
- 熊脂
- 野山楂
- 蓝圆鲹
- 毛毡草
- 鸡蛋壳
- 马棘
- 牛蹄
- 野梧桐
- 大青木
- 刺蒺藜
- 棣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