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灵丹
《中华本草》:千灵丹
拼音注音
Qiān Línɡ Dān
别名
花叶子、斑叶兰、巴掌草、花叶鹿含草
英文名
Philippine Paphiopedilum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兜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hiopedilum parishii(Rchb. F.) Pfit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兜兰,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节上丛生密被棕色茸毛的索状须根。叶基生;叶片肉质增厚,排成紧密2列,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状椭圆形,高15-40cm,宽4-6cm,先端钝而微凹,中脉在上面凹陷,背面突起,基部相互套叠成鞘状。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长30-50cm;花4-6朵排成总状花序,粉白色;萼片和花瓣在花蕾时折叠,开放时伸展;唇瓣上部呈兜状。蒴果长卵形,长约4cm,直径约1cm,先端宿存花柱长约1cm,熟后3瓣裂。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中树上或较阴湿的岩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辛;苦;平
归经
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祛风止痛。主肺痨;咳嗽;哮中喘;风湿骨痛;肠胃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6-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辛,性平。有止咳平喘、祛风止痛的功能。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风湿骨痛、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胃痛、肠胃炎。《红河中草药》和《全国中草药汇编》将本种误定为狮子利(同色兜兰)P. cowolor.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千金藤
- 野冬青果
- 野猪胆
- 扁竹兰
- 桃耳七
- 桐皮
- 茵陈
- 云南小草蔻
- 野山蚂蟥
- 白蜡花
- 白金古榄
- 艳山姜
- 一叶荻
- 千解草
- 芸薹子
- 野厚朴
- 白花岩青兰
- 天目木兰
- 野荞麦
- 白药
- 野香橼花
- 卡密
- 檀根
- 一枝香
- 白杨枝
- 胎生铁角蕨
- 团叶槲蕨
- 土丁桂
- 白花丹
- 扁竹根
- 野藿香
- 墙草
- 开口箭
- 田螺壳
- 秋葡萄
- 野山芝麻
- 白牛胆
- 野苎麻
- 野荔枝
- 野葱
- 条参
- 银毛委陵菜
- 野花椒叶
- 曲毛露珠草
- 漆树木心
- 八角枫
- 半边钱
- 天葵
- 孔雀草
- 白千层皮
- 甜草
- 白桂
- 唐古特青兰苗
- 燕窠土
- 八角茴香
- 秋鼠曲草
- 白花柴
- 白鱼尾果
- 白叶不翻
- 白叶瓜馥木
- 漆子
- 白杨树根皮
- 白果叶
- 八角枫叶
- 野大豆藤
- 白粱米
- 扁藤
- 天胡荽
- 羊胡髭草
- 七叶莲
- 糖荠
- 八目鳗
- 藤商陆
- 秦皮
- 白粉藤
- 蚯疽草
- 抱树莲
- 白土茯苓
- 甜瓜茎
- 槭叶草
- 唐古特青兰
- 秋枫
- 野杜仲
- 白花蛇头
- 野苋子
- 银木荷皮
- 千叶独活根
- 槟榔花
- 白三七根
- 白兰花叶
- 宽叶荨麻
- 一味药根
- 蛇见怕
- 全光菊
- 白腹锦鸡
- 宽瓣红景天
- 三升米
- 羊红膻
- 玉
- 粉条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