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参
《中华本草》:峨参
拼音注音
é Shēn
别名
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英文名
Root of Woodland Beakchervil
出处
出自《峨嵋药植》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hriscus sylvestris (L.) Hoffm.[Chaerophyllum syluestre L.]采收和储藏:栽后2-3年收获,在春、秋季挖取根,剪去须尾,刮去外皮,用沸烫后,晒干,或微火炕干。
原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5m。直根粗大。茎粗壮,多分枝,近无毛或下部有细柔毛。基生叶有长柄,柄长5-20cm,基部有阔鞘;叶片轮子廓呈卵形,二回羽状分裂,长10-30cm,一回羽片有长柄,卵形至宽卵形,有二回羽片3-4对,二回羽片有短柄,轮廓卵状披针形,羽状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有粗锯状披针形,羽状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有粗锯齿,长1-3cm,宽0.5-1.5cm,背面疏生柔毛;茎上部叶2.5-8cm,伞辐4-15;小总苞片5-8,卵形至披针形,先端尖锐,反折;花白色,通常带绿或黄色;花柱较花柱基长2倍。果实长圆形至线状长圆形,长5-10mm,宽1-1.5mm,光滑或疏生小瘤点,先端渐狭成喙状,合生面明显收缩,果柄顶端常有五环白色小刚毛,分生果横剖面近圆形,油管不明显,胚乳有深槽。花、果期4-5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高寒潮湿的环境,抗寒力强。宜选择中山或高山阴处和半阴处栽培,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夹沙土中生长最好。[br]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8-9月采收成熟种子,阴干,直播,秋播9-10月,春播3-4月进行,秋播出苗快,发芽率高,按行窝距各约27cm开穴,每1hm2用种7.5-11.25kg,种子与人畜粪水、草木灰抖匀后点播,再盖火灰一把。分株繁殖:收获时选小苗于未萌芽前栽植,每穴栽苗3-4株,栽后施土杂肥。[br]田间管理 无论直播或分株栽种,每年4、6、10月中耕除草时结合施肥,一般篱人畜粪水,最后1次圈肥或草木灰,施后盖土越冬。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从低山丘陵至海拔4500m的高山山坡林下或路旁,以及山谷溪 边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略弯曲,多分叉,下部渐细,半透明,长3-12cm,中部粗1-1.5cm。外表黄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上部有细密环境纹,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有的侧面有疔疤。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策辛,微麻。[br]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可见残留木栓层由数列木栓细胞组成,皮层宽,有多数油管分布。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列,放射状排列。射线宽广。部分根中心有裂隙。[br]粉末特征:淡灰棕色。①导管为网纹、梯纹及环纹,直径10-45μm,壁木化。②油管多已破碎,可见油管碎块;围绕油管的上皮细胞呈扁长形,壁薄,在其附近可见油滴。③木栓组织碎片细胞多角形,壁淡棕色。④皮层纤维少数,多单个散在,或成断节,直径15-20μm,壁不甚厚,木化。
化学成分
根含峨参内酯(anthricin),异峨参内酯(isoan-thricin),2-(3,4,5,-trimethoxybenzyl)-3-(3,4-methylene-dioxybenzyl)butyro lactone],深黄水芹酮(crocatone),(Z)-2-当归酰氧基甲基-2-丁烯酸[(Z)-2-angeloyolxymethyl-2-butenoic acid],O-[(Z)-2-当归酰氧基甲基-2-丁烯酰基]-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肉桂醇
性味
味甘;辛;性温;胃;肺经
炮制
以水浸湿,闷润4小时,切碎晒干。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主脾虚腹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嗽;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痛;头痛;痛经;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四川中药志》: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
各家论述
1.《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乏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肿。2.《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胃病,通气。3. 治跌打伤吐血。(四川)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峨参
拼音注音
é Shēn
别名
土田七[四川]
来源
伞形科峨参属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L.) Hoffm.,以根、叶入药。8~9月地上部分变黄时挖根,洗净煮熟,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叶鲜用或晒干研粉。
性味
甘、辛、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
用法用量
根4~5钱;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峨参
拼音注音
é Shēn
别名
田七(《四川中药志》),金山田七(《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
《峨嵋药植》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3~4月或9~10月采挖。截去茎杆,洗净,刮去粗皮及尾须,用沸水略烫后,晒干或微火烘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直根粗大。茎圆柱形,中空。叶互生,长10~30厘米,2回3出式羽状分裂或2回羽状分裂;裂片披针状卵形,长1.5~3.5厘米,宽5~15毫米,边缘羽状缺裂或齿裂,下面疏生柔毛;叶柄长5~20厘米。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无总苞,小总苞片5~8,卵形或披针形,全缘,有毛;花杂性,雄花较多;萼齿不显;花瓣5,白色,先端钝或突尖。双悬果条状管形,先端渐狭,在中缝处收缩,内侧有显着的槽,顶端有2个宿存柱头。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于中山区的阴处或半阴处。分布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形状
干燥根呈条形或圆锥形,长3~7厘米,中部粗1~2厘米。顶端有茎痕,侧面偶有锥形小突起:尾端渐细小。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粗环纹
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或黄棕色,肉质细致。气微,味微辛辣带甘。以质坚实、色白黄、根条粗及环纹细致者为佳。
化学成分
根含峨参内酯即脱氧鬼臼毒素、异峨参内酯以及还原糖、蔗糖,淀粉等。花含黄酮甙,为木犀草素在C7上的糖甙。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甘辛,无毒。"
炮制
以水浸湿,闷润4小时,切碎晒干。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脾、胃、肺三经。"
功能主治
①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乏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肿。"
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胃病,通气。"
③治跌打伤吐血。(四川)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注意
《四川中药志》:"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刺血红
- 天葵子
- 续随子叶
- 苍耳花
- 绵枣儿
- 儿茶
- 烟管蓟
- 鲩鱼胆
- 金腰带
- 九头草
- 功劳木
- 金丝藤
- 臭牡丹
- 草豆蔻
- 白杨叶
- 到老嫩
- 出山虎
- 米团花
- 雀梅藤根
- 青溪鳞毛蕨
- 花被单
- 大避债蛾
- 冬瓜子
- 肖菝葜
- 血散薯
- 灵猫骨
- 鹊豆
- 密蒙花
- 白花草
- 独脚金
- 青蛇藤
- 土荆芥
- 绵萆薢
- 大山豆
- 峨眉黄芩
- 绢毛苣
- 酒饼婆
- 茳芒
- 酒药花
- 冬瓜叶
- 扁豆叶
- 浮小麦
- 翠蓝草
- 野塘蒿
- 馒头蟹
- 显子草
- 回回豆
- 蝙蝠草
- 地刷子
- 白饭树
- 鹅管石
- 枳椇木皮
- 大青草
- 青叶丹
- 苘麻根
- 荞麦叶
- 橙子皮
- 青葙
- 排骨灵
- 杜鹃兰
- 扭肚藤
- 金顶蘑
- 铁锈
- 驼乳
- 猪毛蕨
- 朱砂草
- 冬葵叶
- 老鼠瓜
- 豨莶根
- 青榨槭
- 羽叶三七
- 铁苋菜
- 雷公七
- 玫瑰茄
- 冬瓜皮
- 铁华粉
- 铁色箭
- 铜罗汉
- 刺葡萄根
- 止泻木皮
- 大叶矶松
- 铧尖草
- 铅霜
- 猪毛针
- 还阳参
- 百里香
- 土大黄
- 铁蚂蟥
- 草金杉
- 南蛇藤
- 甜地丁
- 川牛膝
- 青果
- 青箭杆草
- 排钱树
- 桃儿七果
- 二色补血草
- 饿蚂蝗
- 鹅掌楸
- 鹅蛋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