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钩藤
《*辞典》:大叶钩藤
拼音注音
Dà Yè Gōu Ténɡ
别名
大钩丁(《广西药植名录》),双钩藤(《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带钩茎枝。秋、冬季采集,切段,晒干.
原形态
攀援状大藤本,高12~15米。小枝压扁,有褐色疏粗毛,每一节上有双钩,钩幼时亦有疏粗毛。叶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厘米,宽6~1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近光滑,下面有褐黄色粗毛;托叶2裂。头状花序圆球形,单生叶腋,开花时径4~4.5厘米,花序柄长3.5~6.5厘米,有褐黄色粗毛;花淡黄色,长约1.6厘米,萼管长,5裂;花冠管状漏斗形,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5;子房下位,纺锤形,2室。蒴果有长柄,纺锤形,长1~1.5厦米,有粗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于灌木林或杂木林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含钩藤碱。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甘苦,凉。"
功能主治
《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平肝,熄风镇惊。治抽搐,高血压,神经性头痛,骨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不宜久煎)。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甲豆
- 山货榔
- 灰凤梨
- 鲨鱼油
- 水茴香藻
- 石鲫
- 山菅兰
- 暗鳞鳞毛蕨
- 中华石楠
- 山鸡腿
- 桂丁
- 鬼毛针
- 鳖甲
- 红田乌草
- 山狸子骨
- 羊肚菜
- 下山虎
- 无风自动草
- 芒叶小米草
- 六方藤
- 蚂蚁花根
- 偏翅唐松草根
- 油散木
- 梅花参
- 大果榆
- 风箱树根
- 清风藤
- 葛藟根
- 红郎伞
- 广东金钱草
- 天牛
- 泡桐树皮
- 藏青果
- 黑面叶
- 散血芹
- 榕树果
- 狭叶垂头菊
- 刺柏
- 密穗砖子苗
- 蓖麻蚕
- 雪乌
- 费菜
- 水伤药
- 丝瓜络
- 沙冬青
- 化橘红
- 天青地白
- 牛奶树
- 云实
- 白颖苔草
- 海龙
- 大叶马尾连
- 黄荆叶
- 佛甲草
- 云南小草蔻
- 芒刺复叶耳蕨
- 橄榄仁
- 大叶千斤拔根
- 云木香
- 鸬鹚(鸬鹚)
- 木椒根
- 豺皮樟根
- 大叶苣荬菜
- 黄唇鱼鳃
- 点地梅
- 玉米须
- 赛北紫堇
- 木天蓼
- 草金杉
- 苍条鱼鳖
- 球衣藻
- 油茶叶
- 三棱
- 岩葱
- 桑椹
- 草威灵
- 新疆卫矛
- 刺玫果
- 刺藜
- 小地松
- 金顶蘑
- 功劳叶
- 小米草
- 鱼虱子
- 小寸金黄
- 草乌叶
- 肥猪苗
- 赤芍药
- 山辛夷
- 臭蒿
- 树茭瓜
- 倒爪草
- 大叶钩藤
- 印度菩提树皮
- 土百部
- 黄花堇菜
- 鸡爪芹
- 粟米草
- 木馒头
- 吊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