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鬼针草
《中华本草》:柳叶鬼针草
拼音注音
Liǔ Yè Guǐ Zhēn Cǎo
英文名
Spanishneedles
出处
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柳叶鬼针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cernu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柳地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高10-90cm。生于岸上的有主茎,中上部分枝,节间较长,生于水中的常自基部分枝,节间短,主茎不明显。茎近圆柱形,麦秆色或带紫色,无毛或嫩枝上具疏毛。单叶对生,极少轮生;能常无柄;叶不分裂,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4cm,宽0.5-3cm,先端渐尖,按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4cm,宽0.5-3cm,先端渐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半抱茎状,边缘具疏锯齿,两面稍粗糙。头状花序草生,连同总苞苞片经达4cm,高0.6-1.2cm,开花时下垂,有较长的花序梗;总苞盘状,外层苞片5-8枚,线状披针形,叶状,内层苞片膜质,长椭圆形或倒卵形,背面黑色条纹,具黄色膜质边缘;托叶线状披针形,透明,先端带黄色,背面有数条褐色纵条纹;舌状花黄色,卵状椭圆形,长8-12mm,宽3-5mm,先端锐尖或有2-3个小齿,盘花两性,筒状,花冠管细窄,冠檐扩大呈壶状,先端5齿裂。瘦果狭楔形,具4棱,棱有倒刺毛,先端芒剌4枚,有倒剌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草甸及沼泽边缘,有时沉生于水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四川、云南、醛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表面麦秆色或带紫色。单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14cm,宽5-300mm,基部半抱茎状,叶缘具疏铖齿,两面稍粗糙,无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端;苞片叶状;托叶条状披针形,膜质,透明。花冠顶端5齿裂。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柳叶鬼针草中含鞣质(tannins)4.5%-5.8%,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即维生素 C)121。7mg%-139.3mg%,胡萝卜素(carotene)0.4%-1.5mg%,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es)0.5%-2.8%和精油(essential oil)[1]。黄酮类化合物为紫黄素-7-O-β-D-葡萄糖甙(butin-7-=O-β-D-glucoside),异奥卡O-β-D-葡萄糖(isookanin-7-O-β-D-glucoside),槲皮甙(quercitrin),硫黄菊甙(sulfurein),海生菊甙(maritimetin)[2]。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利血;利尿。主腹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毒;小便淋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的功能。用于腹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痈肿疮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脖子药
- 竹卷心
- 桃金娘
- 地花生
- 蓝萼香茶菜
- 珍珠露水草
- 四念癀
- 昆明山海棠
- 山桂皮
- 石珠
- 柘木白皮
- 蒟酱叶
- 中国繁缕
- 五转七
- 山莨菪
- 子楝树根
- 朱兰
- 泽珍珠菜
- 直立婆婆纳
- 猪母柴根
- 伸筋草
- 芦子藤
- 猪脾
- 山稔根
- 蝤蛴
- 石碱
- 毛水苏
- 梅花参
- 树腰子
- 巴茅果
- 海柳
- 将军树
- 百日草
- 红果参
- 红花雪莲花
- 鸡冠苗
- 黄花香薷
- 鲤鱼
- 南蛇藤根
- 槐角
- 海豘鱼
- 姜叶
- 刚竹
- 虱婆草
- 蓝天草
- 龙眼树皮
- 菠菜子
- 蛇王藤
- 稷米
- 石莽草
- 山白果
- 穗花蛇菰
- 大叶矶松
- 石蟹
- 紫河车
- 芙蓉根
- 鸡屎藤果
- 树三角枫
- 酱
- 马柳根
- 碎兰花根
- 山百部
- 八楞木
- 木芙蓉花
- 猕猴桃枝叶
- 猫油
- 岩白菜
- 吴茱萸
- 薄荷露
- 山樱桃
- 老虎耳根
- 洋金花
- 刺葡萄
- 毛柴胡
- 荚蒾子
- 蟋蟀
- 云南仙人掌
- 红毛草
- 野烟叶
- 密枝问荆
- 鹿蹄肉
- 剪草
- 大黄蜂子
- 黑塔子叶
- 白蔹
- 黄龙藤
- 禾虫
- 金盏菊花
- 山苍子叶
- 楮实子
- 白薯莨
- 棕竹根
- 甘蔗
- 流苏子根
- 苍耳囊虫
- 金箔
- 圆萼刺参
- 野洋烟根
- 佛肚花
- 新疆一支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