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南蛇藤
《*辞典》:刺南蛇藤
拼音注音
Cì Nán Shé Ténɡ
别名
爬山虎(《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实或茎。春、秋割取地上茎,晒干。
原形态
藤状灌木,长达8米。幼枝常有随生根。最外1对芽鳞宿存,并尖硬成钩状刺,常爬钩在树上。叶互生,广卵形,略为膜质,长3~5.5厘米,宽2~5厘米,边缘有硬毛状细齿。聚伞花序腋生,1~3花,或多花成簇;花梗短,常在5毫米以下;花单性淡黄色,5数,萼钟形,5裂;花瓣匙状长圆形;雄花的雄蕊有花丝着生在花盘边缘上,子房退化;雌花的雌蕊花丝极短,子房3室,花柱柱状,柱头3裂,裂端再2深裂,反折。蒴果球形,黄绿色,3瓣裂,种子3~6个,暗红色。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河边、石坡上。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
果实和种子中含有南蛇藤黄素和玉蜀黍黄素。
性味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
功能主治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强筋骨。治风湿痛,关节炎,跌打损伤肿痛,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乌蔹莓
- 臭油果
- 叶底珠
- 小黑药
- 天荞麦根
- 红丝线
- 红敷地发
- 马桑
- 三钻七
- 维特他
- 杜鹃花叶
- 鸡屎藤
- 柿花
- 水边指甲花
- 吴茱萸叶
- 刺黄柏茎叶
- 大金银花
- 丁癸草根
- 白金古榄
- 朝鲜当归
- 自消容根
- 鄂报春
- 水松枝叶
- 鹊豆
- 贵州花椒
- 细叶卷柏
- 鲎尾
- 珊瑚冬青
- 朝天子
- 火秧竻蕊
- 狸尾草
- 黄缅桂果
- 青蒿囊虫
- 山豆根
- 紫藤根
- 牛蹄甲
- 酱
- 罗锅底
- 红毛蛇
- 滇姜三七
- 蛇附子
- 罗伞树
- 斑鸠占叶
- 冬青子
- 骆驼脂
- 小金牛草
- 麻鱼骨
- 绿萼水珠草
- 银花子
- 麻腐
- 虾蟆
- 丝瓜子
- 肉郎伞
- 牛肋巴
- 石床
- 文鳐鱼
- 合血香
- 川楝子
- 黑芝麻
- 茅栗
- 大块瓦
- 石枣
- 连香树
- 细叶桉
- 白花灯笼
- 竹林消
- 榆树
- 凤仙花
- 车桑仔
- 海决明
- 螳螂
- 铁扇子
- 金缕梅
- 对叉疔药
- 糖橘红
- 馒头蟹
- 瓶耳小草
- 左黑果
- 瓢瓜
- 胡莲
- 石吊兰
- 结香花
- 山道年蒿
- 矩形叶鼠刺
- 野辣烟
- 竹卷心
- 龙齿
- 石参
- 雉
- 椿叶
- 显脉罗伞
- 牌楼七
- 催吐萝芙木
- 竹节海棠
- 癞树叶
- 蒿雀
- 角翅卫矛果
- 挖耳草
- 关白附子
- 女金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