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壳
《中华本草》:蚕豆壳
拼音注音
Cán Dòu Ké
别名
蚕豆皮。
英文名
seed-coat of Broadbean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种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 faba L.采收和储藏:取蚕豆放水中浸透,剥下豆壳,晒干。或剥取嫩蚕豆之种皮用。
原形态
蚕豆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形状
种皮略呈扁肾形或不规则形的碎片,较完整者长约2cm,直径1.2-1.5mm,外表面紫棕色,微有光泽,略凹凸不平,或具皱纹,一端有槽形黑色种脐,长约10mm;内表面色较淡。质硬而脆。气微,味淡。以色紫棕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皮含多巴-O-β-D-葡萄糖甙(dopa-O-β-D-glucoside),多巴(dopa)和L-酪氨酸(L-tyrosine)。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归经
肾;胃经
功能主治
利尿渗湿止血;解毒。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吐血;胎漏;下血;天泡疮;黄水疮;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小便日久不通,难忍欲死:蚕豆壳三两,煎汤服之。如无鲜壳,取干壳代之。( 《慈航活人书》)②治吐血:蚕豆壳,四、五年陈者妙,煎汤饮之。(《秘方集验》)③治大人小儿头面黄水疮,流到即生,蔓延无休者:蚕豆壳炒成炭,研细,加东丹少许和匀 ,以真菜油调涂,频以油润之。(《养生经验合集》)④治胎漏:炒熟蚕豆壳磨末。每服三、 四钱,加沙糖少许调服。(《种福堂公选良方》)⑤治疬串:油盐蚕豆壳一钟,麻油浸一周时,取起,将豆壳瓦上焙,研为末,麻油调 搽患处 。(《行箧检秘》)
各家论述
1.《本草求原》:煅灰治天泡疮。2.《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脚气,小便不通。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蚕豆壳
拼音注音
Cán Dòu Ké
别名
蚕豆皮(《本草求原》)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皮。取蚕豆放水中浸透,剥下豆壳,晒干。
生境分布
产江苏。
形状
干燥的种皮,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都卷曲为不规则的碎片。大小不等。质脆易碎。
化学成分
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羟苯基)-L-丙氨酸-L-酪氨酸、多巴。
功能主治
利尿渗湿。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天泡疮,黄水疮。
①《本草求原》:"煅灰治天泡疮。"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脚气,小便不通。"
③《国药的药理学》:"炒焦用为茶剂,有促进消化、健胃、止渴之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小便日久不通,难忍欲死:蚕豆壳三两,煎汤服之。如无鲜壳,取干壳代之。(《慈航活人书》)
②治吐血:蚕豆壳,四、五年陈者妙,煎汤饮之。(《秘方集验》)
③治大人小儿头面黄水疮,流到即生,蔓延无休者:蚕豆壳炒成炭,研细,加东丹少许和匀,以真菜油调涂,频以油润之。(《养生经验合集》)
④治胎漏:炒熟蚕豆壳磨末。每服三、四钱,加沙糖少许调服。(《种福堂公选良方》)
⑤治疬串:油盐蚕豆壳一钟,麻油浸一周时,取起,将豆壳瓦上焙,研为末,麻油调搽患处。(《行箧检秘》)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朝天罐
- 向日葵花
- 巴茅根
- 白鸭肉
- 鹿角胶
- 节节茶
- 野猪头骨
- 白蔹子
- 稗米
- 橙叶
- 篑草
- 鳞片水麻
- 人血七
- 蛇根草
- 大驳骨丹
- 乳白香青
- 石蕊
- 曾青
- 野鸦椿
- 牛蹄甲
- 喜鹊肉
- 三果木皮
- 柳花
- 壶卢秧
- 狗尾巴参
- 船形乌头
- 夏腊梅
- 响铃豆
- 东方狗脊
- 黄皮果
- 白残花
- 小垂头菊
- 下草
- 蟾皮
- 糙叶水苎麻
- 消毒药
- 小一支箭
- 岩乌头
- 黑蒿
- 常春藤子
- 仙环小皮伞
- 撑篙竹
- 玉簪
- 海参
- 向日葵子
- 望江南
- 叉歧繁缕
- 白蜡树叶
- 赤地榆
- 管仲
- 小芸木
- 乌蛇卵
- 穿根藤
- 山吴萸果
- 蒟蒻薯叶
- 驴打滚草
- 喜树
- 多齿蹄盖蕨
- 粗梗黄堇
- 韭菜莲
- 黄瓜仁草
- 兴木蒂那布
- 菱
- 小棕包
- 凉山虫草
- 小乌泡根
- 小地松
- 梨枝
- 蚕蜕
- 五味藤
- 穿破石
- 寒莓叶
- 花叶矮沱沱
- 草本三角枫
- 红茄苳
- 单花山竹子
- 川莓
- 东风菜
- 昆明鸡血藤根
- 黑水鸡
- 韭菜
- 山檨叶泡花树
- 盐蛇
- 小凤尾草
- 穇子
- 巴豆壳
- 杏仁防风
- 榆拟层孔菌
- 耧斗菜
- 铁牛皮
- 小红柳根
- 西伯利亚蓼
- 小叶榕
- 草柏枝
- 熊骨
- 柠条籽
- 尖顶羊肚菜
- 蚕茧草
- 射鸡尾
- 齿叶泥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