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莓果
《*辞典》:刺莓果
拼音注音
Cì Méi Guǒ
别名
蔷薇果(东北)
出处
《黑龙江中药》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立刻晒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除去果核,再行干燥。
原形态
山刺玫,又名:刺玫蔷薇、野玫瑰。
落叶灌木,高0.8~2米。根木质,粗长,暗褐色。枝暗紫色,无毛,小枝及叶柄基部有成对的皮刺,刺稍弯曲或直。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长圆形或阔披针形,长1~3.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有粒状腺点及短柔毛;叶柄有腺体;托叶宿存,长1厘米,下部2/3与叶柄合生。花单生或2~3朵;深红色,径约4厘米;萼片窄披针形,与花冠等长,全缘,果期时增大。果实球形或卵圆形,径1~1.5厘米,红色,具宿存萼。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开阔地及河岸边,山坡灌丛间及杂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形状
干燥果实呈球形,壁坚脆,橙红色,直径1.2厘米,种子有毛茸,共24粒左右。味酸甜。
功能主治
①《黑龙江中药》:"助消化。治小儿食积。"
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理气,养血调经。治消化不良,气滞腹泻,胃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治顽固淋病:刺莓果一束。水煎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木香子
- 蝴蝶暗消
- 竹(鼠留)子牙
- 矮脚苦蒿
- 柱果木榄叶
- 牛心果
- 甘青雪莲花
- 苏木蓝
- 猪肚
- 赤楠
- 鸡爪竻
- 蒙古扁桃
- 鼠李皮
- 红景天
- 青叶丹
- 雪里开
- 蛇头草
- 鹿仙草
- 鲇鱼
- 龙舌兰
- 矮茎朱砂根
- 麻叶荨麻
- 龙须眼子菜
- 黑腺珍珠菜
- 狗爪樟皮
- 青羊胆
- 福建胡颓子叶
- 饺剪藤
- 蜀葵子
- 红花山牵牛
- 香樟叶
- 飞龙掌血叶
- 厚叶旋蒴苣苔
- 白子菜
- 龙江风毛菊
- 兰花参
- 粃壳草
- 小红藤
- 冷蕨子草
- 獭肝
- 钟萼木
- 猫爪子
- 电灯花
- 哈士蟆
- 新疆香堇
- 西瓜
- 霜红藤
- 豆蔻花
- 楝叶
- 红丹参
- 赤芍
- 陈皮
- 黑芝麻
- 玉蜀黍
- 五倍子
- 霞天曲
- 蕲蛇
- 大花活血丹
- 短小蛇根草
- 香椿
- 鸡雪莲
- 地梢瓜
- 猬心肝
- 黄练芽
- 铁牛钻石
- 红花青藤
- 鸡脑
- 臭常山
- 荭草
- 龙虱
- 地丁
- 狐心
- 桉树果
- 黄羊角
- 绿玉树
- 闭鞘姜
- 红半边莲
- 香芋
- 山苦荬
- 滇高良姜
- 白草根
- 金橘叶
- 乌当归
- 腐巴
- 鹗骨
- 贯众
- 龙眼壳
- 剑叶铁树
- 牛蒡
- 黄泡果
- 金剪刀草
- 黄秦艽
- 吐烟花
- 芭茅果
- 铜线草
- 节节草
- 人参芦
- 金蛤蟆
- 凹朴皮
- 异株百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