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莓果
《*辞典》:刺莓果
拼音注音
Cì Méi Guǒ
别名
蔷薇果(东北)
出处
《黑龙江中药》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立刻晒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除去果核,再行干燥。
原形态
山刺玫,又名:刺玫蔷薇、野玫瑰。
落叶灌木,高0.8~2米。根木质,粗长,暗褐色。枝暗紫色,无毛,小枝及叶柄基部有成对的皮刺,刺稍弯曲或直。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长圆形或阔披针形,长1~3.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有粒状腺点及短柔毛;叶柄有腺体;托叶宿存,长1厘米,下部2/3与叶柄合生。花单生或2~3朵;深红色,径约4厘米;萼片窄披针形,与花冠等长,全缘,果期时增大。果实球形或卵圆形,径1~1.5厘米,红色,具宿存萼。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开阔地及河岸边,山坡灌丛间及杂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形状
干燥果实呈球形,壁坚脆,橙红色,直径1.2厘米,种子有毛茸,共24粒左右。味酸甜。
功能主治
①《黑龙江中药》:"助消化。治小儿食积。"
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理气,养血调经。治消化不良,气滞腹泻,胃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治顽固淋病:刺莓果一束。水煎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牛七
- 梅花刺根
- 莳萝子
- 鹅掌楸根
- 杨树花
- 崖松
- 蠮螉
- 川桂
- 苦蘵根
- 灵砂
- 华山矾根
- 海鹞鱼尾刺
- 诃子核
- 樱桃叶
- 乌药叶
- 四季素馨花
- 草木樨
- 大叶子
- 野芝麻花
- 马蹄荷根
- 鯮鱼
- 灯油藤子
- 刺山茶果
- 大叶钓樟
- 花脸细辛
- 云实
- 黄山药
- 刺石榴
- 吊山桃
- 止咳草
- 五转七
- 野马蹄草
- 家兔骨
- 水麻tiao
- 峨眉半边莲
- 黑虎七
- 棉花壳
- 香叶根
- 大高良姜
- 山蛩虫
- 瓜蒌皮
- 野山楂
- 鸡蛋七叶
- 绣线菊子
- 阔叶十大功劳
- 紫叶秋海棠
- 鹿筋
- 黄毛榕
- 眼睛草
- 小漆树
- 橙耳
- 大草乌
- 刺子莞
- 熊尾草
- 咸秋石
- 阔叶赤车使者
- 紫背绿
- 紫油木皮
- 紫八宝
- 紫荆木
- 紫葛
- 紫薇皮
- 紫弹树
- 狼尾草根
- 紫荆果
- 粉萆薢
- 紫背金盘草
- 竹叶菜
- 紫玉簪
- 紫云英
- 三枝枪
- 萝卜防己
- 垂盆草
- 黄金线
- 大花威灵仙
- 茴香根
- 蜻蜒兰
- 钝齿铃子香
- 四叶细辛
- 曲枝天冬
- 剪草
- 细叶小羽藓
- 贵州追风散
- 夏枯草
- 驴肉
- 山大颜
- 三颗针
- 楠木皮
- 广东耳草
- 山五味子
- 味牛膝
- 棒棒木
- 紫背黄芩
- 茵芋
- 黄山梅
- 木麻黄种子
- 山桂皮
- 盐肤木
- 大唇马先蒿
- 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