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翅羽
《*辞典》:乌鸦翅羽
拼音注音
Wū Yā Chì Yǔ
别名
鸦翅(《丹溪心法》)。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的翅羽。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乌鸦"条。
功能主治
活血去瘀。治跌扑瘀血,破伤风。
①《丹溪心法》:"破伤风,血疑心,烧灰存性,研细,酒调一钱。"
②《纲目》:"治针刺入肉,以三、五枚,炙焦,研末醋调败之。又治痘疮不出复入。"
③《东医宝鉴》:"破瘀血,烧灰用。"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入丸、散.外用:炙焦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从高堕下,瘀血枨心,面青短气者:以乌翅羽七枚,以右翅者最良,烧末酒服之,当吐血。(《肘后方》)
②治痘疮复陷:取老鸦左翅,烧灰,用豮猪血和丸芡子大,每服一丸,以豮猪尾血同温水化服。(《痘疹论》)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乌鸦翅羽
拼音注音
Wū Yā Chì Yǔ
别名
鸦翅
英文名
Crow wing-feather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的翅羽。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vus macrorhynchus Wagler采收和储藏:捕捉后,拔取翅羽。
原形态
大嘴乌鸦,全体纯黑,上体除头顶、后颈侧外,多少渲染有绿色亮辉;喉沾深蓝辉,翼下及尾下覆羽中有些羽尖带蓝或绿辉。虹膜黑褐色;嘴及脚、爪等均黑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区或平原,常见于田野屋旁、沙滩等地活动。性好结群。鸣声粗厉而单调。杂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4月末至6月末产卵。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去瘀。主跌扑瘀血;破伤风;痘疮倒陷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入丸、散。外用:适量,焙研调敷。
各家论述
1.《丹溪心法》:破伤风,血凝心,烧灰存性,研细,酒调一钱。2.《纲目》:治针刺入肉,以三、五枚,炙焦,研末醋调敷之。又治痘疮不出复入。3.《东医宝鉴》:破瘀血,烧灰用。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飞扬
- 石蚕
- 五谷虫
- 花蚁虫
- 秤杆升麻
- 熊油
- 万年柏
- 老虎耳根
- 人中黄
- 黑面叶
- 塔黄
- 威灵菊
- 石榕
- 黄毛耳草
- 地膏药
- 阳桃根
- 银叶柳
- 狭叶垂头菊
- 黄栎
- 益智仁
- 水田七叶
- 鸭涎
- 兴安白头翁
- 五气朝阳草
- 五脉绿绒蒿花
- 大避债蛾
- 昂天莲
- 五色草
- 银毛委陵菜
- 大叶马尾连
- 细叶泥炭藓
- 积雪草
- 锡叶藤
- 随手香
- 白榄根
- 菊花叶
- 假芫茜
- 竹兰草
- 蔛草
- 雀榕根
- 蜈蚣草
- 路旁菊
- 披散糖荠
- 地红子根
- 血参
- 华风车子
- 女儿红叶
- 黄背草果
- 石羊菜
- 糖橘红
- 新香草
- 熊掌
- 小儿腹痛草
- 黑面防己
- 奶椎
- 石柑子
- 金银忍冬
- 毛黐头婆
- 天荞麦根
- 东北蛔蒿
- 倒挂草
- 喉咙草
- 虎尾轮
- 一把伞
- 清明菜
- 大唇香科科
- 紫杉
- 蟾舌
- 杜根藤
- 羊洪膻
- 深山不出头
- 胡桃叶
- 寻骨风
- 石筋草
- 红叶树
- 野烟
- 蟾蜍胆
- 金光菊
- 山白果
- 白茅根
- 野荞麦
- 糯稻根
- 甘西鼠尾
- 潺槁树
- 石蛇
- 虾子草
- 小青藤香
- 高粱乌米
- 臭草
- 水毛花
- 石上蕉
- 蠮螉
- 雷公藤
- 椋子木
- 偏叶白齿藓
- 辉葱
- 荷包牡丹根
- 长刺卫矛
- 南天竹根
- 山香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