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金杉
《中华本草》:草金杉
拼音注音
Cǎo Jīn Shān
别名
登亚严、七头风、糙叶地丁、松香草、野杉根
英文名
Herb of Indian Pentanema
出处
出自《红河中草药》本品还可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便短赤,感冒,外伤出血等症。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背苇谷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ntanema indicum (L) Ling var. hypoleucum (Hand.-Mazz.) Ling [Inula indica L.var. hypoleu-c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背苇谷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m。高达1m。茎直立,圆柱形,紫黑色,上产分枝伸展,具纵沟,疏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粗糙;叶片绒形,长2-5cm,宽约3mm,先端稍钝,基部耳状抱茎,全缘,反卷,上面暗绿色,疏被白色短毛,下面密被白厚茸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及叶腋,花梗密被棕黄色短毛;苞片披针状线形,2-3列,被棕黄色毛;舌状花鲜黄色,中内管状花金黄色。瘦果有刺状冠。花期2-7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000m的较干燥的半山坡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躜6、云南等地。
性味
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主痄肋;咽喉肿痛;石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红河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淋。2.《广西植物名录》:治疳积。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草金杉
拼音注音
Cǎo Jīn Shān
别名
七头风,糙叶地丁、松香草、野杉根(《红河中草药》)。
出处
《红河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自背苇谷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栽培
生于较干燥的半山坡草地。分布云南、广西。
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紫黑色,上部分枝伸展,具纵沟,疏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革质,粗糙;叶片线形,长2~5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尖,基部耳状抱茎,全缘,反卷,上面暗绿色,疏被白色短毛,下面密被白色或棕黄色长绵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及叶腋,花梗密被棕黄色短毛;苞片披针状线形,2~3列,被棕黄色毛;管状盘花金黄色,外围舌状花鲜黄色。瘦果有刺状冠毛。
性味
《红河中草药》:"淡,凉。"
功能主治
①《红河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②《广西植物名录》:"治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腮腺炎:干草金杉五钱,葱、姜适量,煎服;外用葱、白糖、明矾等量,捣敷。
②治扁桃体炎:干草金杉五钱,煎服。
③治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干草金杉一两,煎服;米酒汁或白酒和糖为引。
④治眼结膜炎,角膜云翳:鲜草金杉适量,煎水外洗;同时内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叶石楠
- 长毛香科科
- 鮧鱼尾
- 白牛胆
- 全叶马兰
- 硇砂
- 匙叶草
- 滴血根
- 三筒管
- 六月雪
- 赛莨菪
- 大乌爪金龙
- 人乳汁
- 黄杞皮
- 草血竭
- 山乌珠叶
- 白檀
- 紫葛
- 降龙草
- 菊芋
- 藜茎
- 青木香
- 角茴香
- 方儿茶
- 连翘根
- 油鱼
- 葫芦茶
- 绿萼梅
- 马鞍藤
- 马齿
- 麋茸
- 红走马胎
- 五托莲
- 独叶一枝花
- 宽叶返魂草
- 滇茜草
- 刮筋板
- 鳑魮鱼
- 雪上一枝蒿
- 宽叶杜香
- 大叶刺篱木叶
- 水茄冬子
- 秦岭耧斗菜
- 老婆子针线
- 苍山冷杉
- 铜罗伞
- 李子
- 假辣蓼
- 红辣树根
- 虱草花
- 蒲桃叶
- 黑塔子叶
- 鸡骨草
- 大黄
- 土红苓
- 羊耳朵叶
- 太平莓
- 半枫荷叶
- 通草
- 盾翅藤
- 迎春花叶
- 扁藤叶
- 小鱼眼草
- 对叶四块瓦
- 苦甘草
- 圆叶锦葵
- 地灵根
- 药用小阴地蕨
- 貂尾
- 草泽泻
- 鸡肾草
- 柳叶
- 蝗虫
- 野菊
- 腰子草
- 小叶密花远志
- 鱼肠草
- 芋头花
- 牛心茄子
- 鸢脑
- 玉溪天仙藤
- 石鲫
- 使君子叶
- 竹鼠子牙
- 劲直蒿
- 海鹞鱼胆
- 口蘑
- 鸬鹚(鸬鹚)
- 苦葛根
- 防风花
- 鲤鱼
- 羊角藤
- 白桂
- 干岩矸
- 野樱桃根
- 姬蕨
- 新疆卫矛
- 对叉疔药
- 锥连栎
- 宽叶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