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实
《中华本草》:师实
拼音注音
Shī Shí
别名
自然谷、禹余粮、师草实、海米、砂贡子
英文名
Sieve Sedge
出处
出自《海药本草》。张华《博物志》: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自然谷,或曰禹余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砂钻苔草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Kobomugi Ohwi采收和储藏:7-8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砂钻苔草,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森质,匍匐或垂直和下。秆粗壮,高10-20cm,直径2-3mm,钝三角形,坚硬,基部有黑褐色残留叶鞘。苞片短叶状革质;叶片长线形,革质,黄绿色,长10-15cm,宽约5mm,中肋在叶背突起,边缘有微锯齿,基部有长鞘。雌雄异株;小穗多数,顶生;雄穗状花序长圆形,长约4cm,宽约2cm,鳞片披针形,锐尖,背部有3或多脉,边缘近膜质;雌穗状花序长卵状,长4-5cm,宽2-4cm,鳞片革质,多脉,先端渐狭成芒,边缘有小锯齿。果囊卵状披针形,长约1cm,平凸状,皮革质,栗色,具多脉,边缘有狭翅,先端渐尖成喙,喙先端具2小齿。小坚果倒卵状柱形,长5-6mm,花柱基部盘状,柱头3。花、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沿海沙滩。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
种子含淀粉7%(starch)。根茎含师草酚(kobophenol)A,低聚芪(oligostilbene),宫部苔草酚(miyabenol)C,ε-葡萄素(ε-viniferin)。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降逆止呕。主脾胃虚弱;呕吐呃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
《海药本草》:主补虚赢乏损,温肠胃,止呕逆,久食健人。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甘青铁线莲
- 降香
- 三叶乌蔹莓
- 催产草
- 密穗砖子苗
- 糙叶千里光
- 蚕蜕
- 川鄂山茱萸
- 化血胆
- 紫荆木
- 红帽顶
- 地血香果
- 红毒茴
- 腊雪
- 黑心蕨
- 痰药
- 独一味
- 小花清风藤根
- 全蝎
- 三爪金龙
- 澄茄子
- 苍山冷杉
- 白榄根
- 煨姜
- 陈仓米
- 枳椇木汁
- 虎头兰
- 五色梅叶
- 柔软石韦
- 青丝线
- 荜茇根
- 西瓜
- 厚叶牛耳草
- 鸡脚参
- 小红花
- 红川乌
- 大过路黄
- 柚
- 白头翁
- 漏斗瓶蕨
- 落葵
- 南天仙子
- 金纳香
- 滇南马钱
- 一枝黄花
- 珍珠绣球
- 皱叶变豆菜
- 黑塔子
- 紫背金盘草
- 知母
- 白鹤灵芝
- 豨莶
- 十三年花
- 蛇附子
- 秀丽野海棠
- 南蛇竻苗
- 星状风毛菊
- 虎耳草
- 秋海棠
- 假酸浆
- 竹芋
- 钉耙七
- 味牛膝
- 椰子浆
- 黑种草
- 三七
- 雷公藤
- 莪术
- 川山橙果
- 芦荟花
- 云雀
- 白背叶
- 白花菜
- 过路惊
- 樟树皮
- 瓶蕨
- 凤仙根
- 狗筋蔓
- 野豇豆
- 大狼毒
- 橘络
- 野草香
- 人参须
- 山海螺
- 四季素馨花
- 鹌鹑蛋
- 九节菖蒲
- 石仙桃
- 黄荆
- 香胶木
- 野芝麻根
- 大伸筋
- 骑马参
- 苘麻子
- 麻叶绣球果
- 红木耳
- 小对叶草
- 抚松乌头
- 鹅腿骨
- 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