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血香果
《中华本草》:地血香果
拼音注音
Dì Xuè Xiānɡ Guǒ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dsura heteroclita(Roxb.)Craib[Uvaria heteroclita Roxb.]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除去果柄,晒干。
原形态
木质大藤本,长6-10m。老茎有松而厚的栓皮层块状纵裂,内皮红色,清香。叶互生,纸质;叶柄长0.5-2.5cm;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6-15cm,宽3-7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部边缘有疏齿或全缘,侧脉7-11对,网脉明显。花单性,生叶腋,雌雄异株,花被淡黄色,11-15片,排成4-5轮,外轮和内轮较小,中轮较大,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6mm,宽5-12mm;雄蕊群球形,先端无附属物,雄蕊50-65,稀35;雌蕊群球形,心皮30-55,柱头盾状。聚合果近球形,直径2.5-scm,小浆果倒卵形,长1-2.2cm。种子2-3,稀4-5,长圆形或肾形,长5-6mm。花期5-8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坡林缘或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
益肾宁心;祛痰止咳。主肾虚腰痛;神经衰弱;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地血香果
拼音注音
Dì Xuè Xiānɡ Guǒ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果实。夏、秋采收。
功能主治
强心补肾,止咳祛痰。治肾虚腰痛,气管、支气管炎,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粗糠柴
- 毒鱼藤
- 滇白药子
- 紫铜矿
- 陆英根
- 松节
- 兰花
- 无患树皮
- 芜菁花
- 蟑螂
- 秃鹫
- 白勒
- 春花木
- 红螺塔
- 紫燕草
- 小粘叶
- 水鳖蕨
- 岗边菊
- 雉子筵
- 水游草
- 黄接骨丹
- 桂木
- 脉耳草
- 云豹骨
- 毛蕨根
- 白鸭肉
- 佛手
- 矩叶酸藤果
- 枇杷核
- 红紫珠
- 牛金子
- 鹤肉
- 包袱七
- 云杉球果
- 茄叶一枝蒿
- 毛麝香
- 车前子
- 铁钉菜
- 铁箍散
- 驼乳
- 伴蛇莲
- 白果叶
- 旋复花
- 五指茄
- 野凤仙花
- 水紫菀
- 通花根
- 蛤蜊粉
- 落新妇
- 川牛膝
- 水冬瓜根
- 大鲵
- 大驳骨
- 草果药
- 煅石膏
- 大叶樟
- 金钮扣
- 小叶爬岩香
- 川滇桤木
- 白背叶根
- 红茴香根
- 铁华粉
- 败酱草
- 葛叶
- 砗磲
- 水马桑
- 地枫皮
- 极丽马先蒿
- 无漏子
- 铜棒锤
- 赤芍药
- 点地梅
- 柃木
- 鷩雉
- 菠萝皮
- 红榔木
- 黄秦艽
- 紫堇花
- 苦碟子
- 苦地胆
- 红孩儿
- 费菜
- 木槿子
- 木香花
- 土牡蛎
- 龙眼花
- 紫背天葵草
- 鸡爪槭
- 癞皮根
- 东北桤木
- 都咸子
- 鸡子黄
- 金刚刺
- 臭常山
- 刺槐
- 秧青
- 金花茶花
- 铜钱细辛
- 金银忍冬
- 巴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