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花子
《*辞典》:厓花子
拼音注音
Yá Huā Zǐ
别名
海金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接骨丹、粘子柴、野黄栀、山枝木(金华《常用中草药单力验方选编》),山海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海桐科植物台湾圆果海桐的根、叶及种子。根、叶全年可采;种子秋、冬采。
原形态
灌木或乔木,高1~6米,全体无毛。小枝近轮生。单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薄革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7~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顶生疏松伞房花序,花淡黄色;花梗长约1厘米或稍长;萼片5,卵形,长约2.5毫米;花瓣5;萼长8~10毫米;雄蕊5,药2室,纵裂;心皮3,子房上位,密生短毛,柱头不分裂。蒴果近椭圆球形,长约1.5厘米,三丬裂,果皮薄。种子外被粘质橙红色的假种皮。
生境分布
生于溪边林下、岩石旁及山坡杂木林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性味
苦,微温。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苦。"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微温,味苦。"
功能主治
解毒,利湿,活血,消肿。治蛇咬伤,关节疼痛,脱力黄肿,痈疽疮疖,跌打伤折,皮肤湿疹。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消炎解毒,活血退肿。治毒蛇咬伤,湿疹,骨折,关节炎,疖痈,骨髓炎,蜂窝组织炎。"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通络,接骨消肿,解毒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蕲蛇咬伤:厓花子根一两,水煎服;另取鲜根或叶捣烂外敷伤处。
②治眼镜蛇咬伤:在伤口周围针刺排毒后,先用豆根瘤菌五钱,水煎服,渣外敷;后再用山海桐鲜根皮加食盐捣烂外敷伤处。
③治蝮蛇咬伤:山海桐根皮(约三株的根)捣烂,取汁内服,渣外敷。
④治指头炎:山海桐鲜叶捣烂敷患处。
⑤治骨折:手术复位后,取山海桐鲜根捣烂,外敷伤处,外加包扎固定。取山海桐根四两,酒炒后,加鸡一只去头脚,水煮,吃汤和鸡。(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脱力黄胖:厓花子根一两,塞于鸡腹内,加黄酒炖热,随意服食。(《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⑦治皮肤湿疹:厓花子叶和紫金牛果实煎水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狗牙贝
- 狗枣猕猴桃
- 佛肚花
- 莲子心
- 水仙桃
- 太子参
- 山梅花根皮
- 刺山茶根皮
- 山黄麻
- 树地瓜
- 红叶藤
- 马边绣球
- 红活麻
- 谷木
- 花生油
- 异株百里香
- 九头狮子草
- 黄囊杓兰
- 五叶藤
- 黄麻梗虫
- 红马蹄草
- 锅粑
- 云南仙人掌
- 台湾土豆蔻
- 海柳
- 毛瓣绿绒蒿
- 山沉香
- 密花树
- 金慈姑
- 小柿子叶
- 白楠木
- 四棱杆
- 野杜仲
- 山楂根
- 菥蓂子
- 蓝桉
- 一枝旗
- 玫瑰花
- 见血封喉
- 裂叶双盖蕨
- 三羽叉蕨
- 木天蓼根
- 野洋烟根
- 水榆果
- 山大刀根
- 山皮条
- 西藏凤仙花
- 红接骨草
- 金花菜
- 广防风
- 双色龙胆
- 荩草
- 澜沧扁担杆
- 阔齿兔唇花
- 拟缺香茶菜
- 鸲鹆
- 鸦片
- 黄花菜子
- 商陆
- 牛角(角思)
- 铁色箭
- 千只眼
- 葛藟汁
- 多花猕猴桃
- 黄缨菊
- 油柑根
- 大叶白头翁
- 棉花藤
- 少年红
- 序梗女贞
- 山兵豆
- 红花锦鸡儿
- 刷把草根
- 鳙鱼
- 白接骨
- 梅花参
- 虫豆柴
- 山矾叶
- 大飞扬草
- 貒肉
- 假蒟叶
- 狗齿
- 滇绿豆
- 花鱼
- 榉树叶
- 头顶一支花
- 水仙花
- 小盘木
- 海非菜籽
- 楮茎
- 金挖耳
- 刺楸树叶
- 牛儿藤
- 山牛毛毡
- 叉分蓼
- 骡宝
- 苔菜
- 夜合花
- 乌龙摆尾
- 松树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