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菘种子
《中华本草》:臭菘种子
拼音注音
Chòu Sōnɡ Zhǒnɡ Zi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arpus foetidus(L·)Salis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臭菘,宿根草本。根茎粗壮,直径达7cm。叶基生;叶柄长10-20cm;叶片长20-40cm,宽15-35cm,先端渐狭或钝圆。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40cm,花序柄长3-20cm,粗l-1.2cm;佛焰苞基部席卷,中部肿胀,半扩张成卵状球形,先端渐尖,下弯成喙状暗青紫色,外面饰以青紫色线纹,长10-16cm,直径4-5.5cm;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青紫色,直径2.5-3cm,有长0.5-1cm的梗;花有臭味,两性;花被片4,向上渐扩大,拱状;雄蕊4;子房沉陷于花序轴上,1室,胚珠几从室顶下垂。花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镇咳;祛痰;平喘。主气管炎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茜草茎
- 水蛇
- 羖羊角
- 野茉莉
- 菰
- 罗汉果
- 潮风草
- 西南槐树
- 空心泡
- 止咳草
- 鸡翔草
- 赤阳子
- 廊茵
- 白附子
- 水石油菜
- 铰剪藤
- 山辛夷
- 粗叶木叶
- 鳢鱼血
- 丛毛榕根
- 扁藤叶
- 岩葱
- 钻地风
- 铧尖草
- 刺齿凤尾蕨
- 金果榄
- 六月寒
- 垂果南芥
- 栀子花
- 白杨叶
- 宽尾石韦
- 胡黄连
- 胡燕卵
- 小茅香
- 瓜蒌皮
- 冠果草
- 赭石
- 黄毛山牵牛
- 海粉
- 棉团铁线莲
- 山蚂蝗
- 小叶密花远志
- 定心散
- 无名异
- 多裂独活
- 岩椒草
- 石草鞋
- 福参
- 蝴蝶藤
- 滇高良姜
- 干檀香根
- 脆骨风
- 一包花
- 水棘针
- 西瓜子壳
- 九牯牛
- 透骨草
- 龙眼肉
- 土茶
- 变叶美登木
- 牛耳枫
- 姬蕨
- 尖头蚱蜢
- 黄皮树皮
- 尾花细辛
- 荆芥叶莸
- 纤花千金藤
- 使君子根
- 鬼羽箭
- 米皮糠
- 长白楤木
- 小黄断肠草
- 浙桐皮
- 三角草
- 王母钗
- 白贝
- 新疆卫矛
- 对叶榕
- 青葙花
- 石楠
- 粟米草
- 胃友
- 水杨梅根
- 牛尾蒿
- 松橄榄
- 坡参
- 梨枝
- 马尿烧
- 芦山藤
- 四轮草
- 自消容
- 方蟹
- 牛白藤根
- 假芫茜
- 草果药
- 刺郎果
- 华南桦
- 狗肾
- 光头前胡
- 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