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三角枫
《中华本草》:草本三角枫
拼音注音
Cáo Běn Sān Jiǎo Fēnɡ
别名
变豆菜、肺形草、山芹菜
英文名
Herb of Szechwan-Yunnan Sanicle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无毛。根粗短,有多数细长支根。茎直立,上部立,上部2-4叉状分枝。基生叶叶柄长5-20cm,基部有宽膜质鞘。叶片近革质,心状三角形成圆肾形,长2.5-8cm,宽2.5-9cm,掌状三溶裂,中间裂片宽倒卵形,侧面裂片鞭形卵状披针形,有时又有1-2深缺刻,边缘有粗圆锯齿,齿端有短尖头,掌状脉3-5。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数个,线形;伞辐少数;小总苞片7-10,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约10个;萼齿线状披针形;花瓣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花柱向外展开。双悬果倒圆锥状,长约2mm,下面皮刺短,上部皮刺呈钩状,金黄色或紫红色;分生果横剖面呈圆形,胚乳腹面平直,油管小,不明显。花、果期7-10月。
性味
味辛;微苦;性曙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草本三角枫
拼音注音
Cáo Běn Sān Jiǎo Fēnɡ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全草。秋季采收。
性味
微苦,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筋骨。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烟油
- 肥荚红豆
- 野扁豆
- 香柏
- 臭牡丹
- 红帽顶
- 十八症
- 花木通
- 海螺壳
- 樱桃水
- 拿虎
- 兔耳风
- 刀豆
- 马唐
- 赪桐叶
- 桑柴灰
- 祖司麻
- 铺地黍
- 腐卑
- 垂丝卫矛果
- 茯神木
- 山香圆
- 鮧鱼目
- 野三七
- 藤麻
- 鸭皂树皮
- 宁波溲疏
- 松笔头
- 小报春
- 痢止蒿
- 侧耳
- 睡菜
- 隆萼当归根
- 过岗龙
- 芭茅果
- 肾子草
- 朝鲜当归
- 米团花
- 菜头肾
- 塔黄
- 花叶九节木
- 垂花胡枝子
- 白勒
- 包袱七
- 白狼毒
- 车前草
- 铁角凤尾草
- 猫儿屎
- 白马阴茎
- 大风药
- 翡翠
- 棕榈皮
- 山里红
- 桤木枝梢
- 宿苞豆
- 山黄麻
- 金荞麦茎叶
- 白榄根
- 新疆藜芦
- 藏鮡骨
- 冻绿叶
- 水韩信草
- 挪挪果
- 光果南蛇藤
- 穿根藤
- 蝌蚪
- 葫芦
- 红花子
- 迭裂黄堇
- 蛇藤
- 地锦槭
- 栀子
- 绿结鸡骨
- 青黛
- 鹿藿根
- 黄寿丹
- 红马蹄乌
- 黄栌根
- 九连灯
- 猴樟果
- 刺齿凤尾蕨
- 四方蒿
- 东野菰
- 苦楝子
- 蚕蜕
- 三七草
- 三匹箭
- 杏树根
- 虱子草
- 角螺厣
- 铁马豆
- 铁马鞭
- 长春七
- 刺楸
- 小花酸藤子
- 豌豆七
- 黑参
- 大夜关门
- 莿(木冬)
- 屎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