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三角枫
《中华本草》:草本三角枫
拼音注音
Cáo Běn Sān Jiǎo Fēnɡ
别名
变豆菜、肺形草、山芹菜
英文名
Herb of Szechwan-Yunnan Sanicle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无毛。根粗短,有多数细长支根。茎直立,上部立,上部2-4叉状分枝。基生叶叶柄长5-20cm,基部有宽膜质鞘。叶片近革质,心状三角形成圆肾形,长2.5-8cm,宽2.5-9cm,掌状三溶裂,中间裂片宽倒卵形,侧面裂片鞭形卵状披针形,有时又有1-2深缺刻,边缘有粗圆锯齿,齿端有短尖头,掌状脉3-5。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数个,线形;伞辐少数;小总苞片7-10,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约10个;萼齿线状披针形;花瓣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花柱向外展开。双悬果倒圆锥状,长约2mm,下面皮刺短,上部皮刺呈钩状,金黄色或紫红色;分生果横剖面呈圆形,胚乳腹面平直,油管小,不明显。花、果期7-10月。
性味
味辛;微苦;性曙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草本三角枫
拼音注音
Cáo Běn Sān Jiǎo Fēnɡ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全草。秋季采收。
性味
微苦,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筋骨。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光叶巴豆
- 扇子七
- 蚬壳
- 姜味草
- 乌龙摆尾
- 牛心果
- 美丽鳞毛蕨
- 香槁树
- 杨栌耳
- 黄龙藤
- 管南香
- 野木瓜果
- 金丝杜仲
- 苏木蓝
- 三角叶冷水花
- 铁落
- 阳桃
- 臭茉莉
- 矮脚苦蒿
- 香菊
- 黄紫堇
- 胖血藤
- 穿山龙
- 短蕊万寿竹
- 亚罗椿
- 梧桐根
- 狼把草根
- 孩儿草
- 一年蓬
- 春尖油
- 假稻
- 酸水草
- 天脚板根
- 秋枫
- 萆薢
- 菝葜叶
- 红豆
- 磨盘根
- 广东土南星
- 兔耳草
- 云实根
- 乌桕根皮
- 三尖杉根
- 大红毛叶
- 竹叶兰
- 苏木
- 柳杉叶
- 腊梅
- 石上莲
- 小飞蓬
- 一叶萩
- 黑风藤
- 红毛野海棠
- 寄生黄
- 梅梗
- 细叶黄杨
- 金丝木通
- 三色堇
- 海鹞鱼肝
- 莲子
- 墨汁鬼伞
- 牛白藤
- 宽叶紫萁苗
- 山檨叶泡花树
- 银兰
- 桑椹酒
- 苏铁叶
- 地朝阳
- 金金棒
- 垂丝海棠
- 节瓜
- 布朗耳蕨
- 栗子
- 类梧桐
- 篦子三尖杉
- 红母猪藤
- 一叶荻
- 女金芦
- 雕头
- 橘叶
- 红楠
- 红毛对筋草
- 屈头鸡根
- 金刚口摆
- 白花猪母菜
- 盘羊睾丸
- 刺五加
- 沙茴香
- 猫爪草
- 蚱蝉
- 楮茎
- 大枣
- 金线草根
- 滇常山花
- 水栀
- 水晶兰
- 柳叶亚菊蒿
- 白石花
- 甜瓜子
- 粟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