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叶薯
《中华本草》:五叶薯
拼音注音
Wǔ Yè Shǔ
别名
毛狗苕、玉苁蓉、朱砂莲、毛团子、蓑衣包、血参、苦卡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五叶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pentaphyll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五叶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形状不规则,通常为长卵形,外皮有多数细长须根,断面刚切开时白色,不久变棕色。茎疏被短柔毛,有皮刺。掌状复叶有3-7小叶;小叶片常为倒卵状椭圆形,最外侧的小叶常为斜卵状椭圆形,长6.5-24cm,宽2.5-9cm,先端短渐尖或凸尖,全缘,表面疏被贴伏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叶腋内有珠芽。雄花无梗,穗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长可达50cm,花轴密被棕褐色短柔毛;小苞片2,近半圆形,稍有短柔毛;发育雄蕊3。雌花序穗状,单一或分枝;花序轴和子房密被棕褐色柔毛。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薄革质,长2-2.5cm,宽1-1.3cm,成熟时黑色,疏生短柔毛;种子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延伸。花期8-10月,果期11月-翌年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林边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补脾益肾;利湿消肿。主牌肾虚弱;浮肿;泄泻;产后瘦弱;缺乳;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烂敷。
注意
《广西民族药简编》:“忌吃酸辣食物”。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乌龟
- 五蕊寄生
- 伏毛山豆根
- 无名木皮
- 杜楝
- 毒芹根
- 鹅脚木叶
- 淡竹笋
- 扶桑
- 扶桑金星蕨
- 万年蒿
- 峨眉香科
- 发菜
- 尾叶山柑
- 淡竹壳
- 无名异
- 发痧藤
- 独脚柑
- 万年青根
- 乌豆根
- 五叶藤
- 二叶舌唇兰
- 峨参叶
- 峨眉耳蕨
- 杜鹃
- 滇南千里光
- 乌苏里黄芩
- 乌金草
- 耳水苋
- 娃儿藤
- 佛手柑根
- 五倍子
- 饿蚂蝗
- 滇丹参
- 文竹
- 滇白药子
- 凤冠草
- 二叶舞鹤草
- 二色内风消
- 伏牛花
- 滇常山花
- 凤尾茶
- 万寿菊花
- 蜈蚣兰
- 膜蕨囊瓣芹
- 杜茎山
- 滴血根
- 鹅管石
- 五灵脂
- 大鲵
- 弹刀子菜
- 大叶骨碎补
- 大还魂草
- 逼血雷
- 鼻血雷
- 福建柏
- 鳖脂
- 蝙蝠葛
- 遍山红
- 赤麻
- 建兰叶
- 长瓦韦
- 齿叶泥花草
- 蝮蛇蜕皮
- 榕树胶汁
- 薜荔汁
- 复叶披麻草根
- 石菖蒲花
- 粉防己
- 菠萝皮
- 粉团花根
- 五香草
- 灯笼花
- 独一味
- 乌梅
- 滇列当
- 鹗骨
- 滇山茶
- 分筋草
- 点头菊
- 五龙根
- 鹅胆
- 滇五味
- 五指毛桃果
- 滇南美登木
- 乌头叶蛇葡萄
- 淡花当药
- 佛手
- 万寿菊叶
- 娃娃鱼
- 佛手柑
- 凤尾兰
- 二仙桃
- 滇白芷果
- 滇地黄连
- 佛手露
- 凤凰毛
- 佛甲草
- 滇肉棒
- 独叶白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