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藤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乌骨藤
拼音注音
Wū Gǔ Ténɡ
别名
确络风、牛耳风、火索藤、大叶酒饼藤
英文名
Root of Glaucescent Fissistigma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 Merr.[Melodorum glaucescens Hance]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
原形态
白叶瓜馥木,攀援灌木,高达3m。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长7-17cm,宽2-4cm,先端通常圆形,或为短尖,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叶柄长约1cm。花数朵集成聚伞式的总状花序,被黄色绒毛;萼片3,卵状三角形,被黄毛;花瓣6,2轮,外轮花瓣阔卵形,先端钝,长约7mm,宽5mm,内轮花被小,长约5mm,宽3mm,被黄毛;雄蕊多数,长约1mm,药室长椭圆形,药隔与药室等长,为阔三角形;心皮有毛,柱头2裂。果实绛红色,圆球形,径8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或山地林中。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
形状
1.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弯曲,直径0.5-1.5cm。表面棕黑色,具浅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质硬,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灰黄色,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和小孔。气微香,味微苦、辣。[br]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黄棕色木栓细胞。韧皮部宽厚;韧皮纤维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韧皮射线呈喇叭状,外侧有石细胞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径向相连。本品溥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分
根皮含白叶瓜馥木碱(fissicesine),白叶瓜馥木碱N-氧化物(fissicesine N-oxide),鹅掌楸碱(liriodenine),芒籽宁(atherosperminine),芒籽宁N-氧化物(atherosperminine N-oxide),氧代克列班宁(oxocrebanine),库夫明(kuafumine)。茎皮含离生木瓣树胺(discretamine),巴婆碱(asimilobine),克列班宁(crebanine),N-甲基芒籽宁阳离子(N-methyl atherosperminium),羟基木番荔枝碱(norannuradhapurine)。茎木含离生木瓣树胺,克列班宁,氧代克列班宁,鹅掌楸碱,芒籽宁,N-去甲基芒籽宁(N-noratherosperminine),N-甲基芒籽宁阳离子,羟基木番荔枝碱。
性味
温;辛涩
鉴别
(1)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h,滤过。滤液浓缩至浸膏状,加少量2%盐酸捏溶,滤过。滤液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上述酸不溶部分用少量乙醇溶解,加少量镁粉及浓盐酸,溶液显鲜红色。(检查黄酮类)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亦可酒泡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乌骨藤
拼音注音
Wū Gǔ Ténɡ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秋季采收。
原形态
攀援灌木,高达3米。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长7~17厘米,宽2~4厘米,先端通常圆形,或为短尖,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叶柄长约1厘米。花数朵集成聚伞式的总状花序,被黄色绒毛;萼片3,卵状三角形,被黄毛;花瓣6,2轮,外轮花瓣阔卵形,先端钝,长约7毫米,宽5毫米,内轮花被小,长约5毫米,宽3毫米,被黄毛;雄蕊多数,长约1毫米,药室长椭圆形,药隔与药室等长,为阔三角形;心皮有毛,柱头2裂。果实绛红色,圆球形,径8毫米。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
性味
性温,味辛涩。
功能主治
治痨伤,除风湿。
复方
治痨伤、风湿:乌骨藤七钱,见血飞:铁筷子、五香血藤各五钱。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五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柳叶藓
- 鹿茸
- 小红苏
- 母猪草
- 兔肝
- 漏斗苣苔
- 耳草
- 威灵菊
- 虾蟆皮
- 荠苨
- 大叶接骨藤
- 厚叶川木香
- 交剪草
- 大叶苣荬菜
- 大叶青木香
- 小毒芋
- 茼蒿
- 厚叶牛耳草
- 山菅兰
- 两面针
- 小叶杨
- 大雪上一枝蒿
- 黄荆枝
- 藕节
- 小红蒜根
- 定草根
- 大花柳叶菜
- 鲤鱼脑
- 川贝母
- 黄唇鱼鳃
- 西藏鸡爪草
- 蜣螂
- 黄背草苗
- 罗盖叶
- 野塘蒿
- 小羊桃
- 牡丹藤
- 瘦风轮
- 刺萆薢
- 卵叶贝母
- 多裂独活
- 黄瓦韦
- 炮掌果
- 黄紫堇
- 西南鹅掌柴
- 山木通
- 毛黄堇
- 貂尾
- 射尿拐
- 马槟榔
- 四楞蒿
- 丁香
- 巴山虎
- 鹿脂
- 山香圆
- 鹿角胶
- 黄粱米
- 灌木蒲桃
- 松油
- 小花清风藤
- 水蛇皮
- 悬钩根
- 椋子木
- 心叶荆芥
- 华中五味子
- 小婆婆纳
- 西藏马先蒿
- 肥荚红豆
- 胡桃枝
- 小草乌
- 卵叶娃儿藤
- 红鸡踢香
- 东当归
- 花木通
- 小狼毒
- 地骷髅
- 红花月见草
- 苔菜
- 狗脚草根
- 柳叶剑蕨
- 大青盐
- 黄杨
- 茅草箭
- 钩苞大丁草
- 五瓣寄生
- 咸酸蔃
- 石荠苎
- 蜡瓣花
- 短柱梅花草
- 柳叶斑鸠菊
- 栗壳牛肝菌
- 六角英
- 深山不出头
- 龙舌草
- 山红稗
- 小黄树
- 钝叶草
- 鸬鹚涎
- 浮萍
- 心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