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脚板
《中华本草》:鹅脚板
拼音注音
é Jiǎo Bǎn
别名
骚羊古、瘙疡股、苦爹菜、蛇倒退、铁铲头、三脚蛤蟆、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羊膻草、蛇咬草、六月寒、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八月白、金锁匙、土人参、茴芹、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英文名
Herb of Diversifolious Pimpinella
出处
出自《峨眉药植》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2m。通常为须根,稀为圆锥状根。茎直立,有条纹,被柔毛,中上部分枝。叶异形;基生叶有长柄,包括叶鞘长2-13cm;叶片三出分裂,裂片卵开圆形,两侧的裂片基部偏斜,顶端裂片基部心形或楔形,长1.5-4cm,宽1-3cm;茎中、下部叶片三出分裂或羽状分裂,茎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具叶鞘,叶片羽状分裂或3裂,裂片披针形,全部叶片边缘有锯齿。通常无总苞,稀1-5;伞辐6-15(-30),长1-4cm;小总苞片1-8,短于花柄;小伞花序有花6-20,花柄不等长;花瓣倒卵形,白以,先端凹陷,基部楔形,小舌片曳面被毛;花柱基圆柱形,花柱长为花柱基的2-3倍,幼果期直立,以后向两侧弯曲。成熟果实卵球形,果棱线形;每棱槽内有油管2-3,合生面油管4-6。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3300m的坡草丛、沟边或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
味辛;苦;微甘;性微温
归经
归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宣肺;理气止痛;消积健脾;活血通经;除湿解毒。主感冒;咳嗽;百日咳;肺痨;肺痈;头痛;头痛;芽痛;脆胁痛;胃气痛;腹胀痛;缩阴冷痛;风湿关节痛;劳伤;骨劳;消化不良;食积;疳积;痧症;泻痢;黄疸;疟疾;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乳肿;目翳;咽肿;痄腮;跌打损伤;湿疹;皮肤瘙痒;蛇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或泡酒;或绞汁涂。
注意
孕妇慎服。
复方
治皮肤瘙痒:鹅脚板、夏枯草各半斤。水煎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
1.《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2.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3.《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4.《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热。治跌打,疥疮。5.《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鹅脚板
拼音注音
é Jiǎo Bǎn
别名
苦爹菜、六月寒、茴芹、八月白、冬青草、羊膳七、白花菜根、白花雷公根。
来源
伞形科茴芹属植物异叶茴芹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以全草及根入药。秋季采挖全草,晒干,或砍下根部,晒干,单独使用。
性味
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咽喉肿痛,痢疾,黄疸型肝炎;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搔痒。
用法用量
0.3~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鹅脚板
拼音注音
é Jiǎo Bǎn
别名
苦爹菜(《植物学大辞典》),八月白(《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犁头草、香草(《广西药植名录》),金锁匙、白花仔(《福建中草药》),六月寒、蛇咬革、羊膻草(《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出处
《峨嵋药植》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革本,高40~120厘米。茎直立,上部的分枝细长,被有绒毛或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有长柄或近无柄,不裂或3裂或3出式的1回羽状分裂至2回羽状分裂;茎下部叶的中间裂片圆卵形,先端渐尖,具小叶柄,各裂片的边缘具圆锯齿或尖锯齿;茎上部的叶窄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锐而深的缺刻或牙齿,各裂片表面略粗糙,背面叶脉上有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块或具2~4片,小总苞片3~8个;伞梗6~12;花白色或绿色;花萼5;花瓣卵形,先端内折;雄蕊5;花柱较花柱基长2~3倍,反折。双悬果球状卵形,基部近心形,侧扁,果棱显著,每棱槽中具油管2~3个。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阴湿的山麓路边草丛中,或山坡林下。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甘,微温。"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味辛苦,性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
①《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
③《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
④《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热。治跌打,疥疮。"
⑤《陕甘宁肯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治皮肤瘙痒:鹅脚板、夏枯草各半斤。水煎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鄂西天胡荽
- 凫羽
- 桃金娘
- 鹅脚板根
- 羊胎
- 琼枝
- 夜花藤
- 香堇菜
- 狐四足
- 辣椒叶
- 丁癸草
- 樟树皮
- 空心柳
- 熊掌
- 红木耳
- 阳桃根
- 子楝树根
- 小一口血
- 尖槐藤
- 青灰叶下珠
- 黄毛耳草
- 小果蕗蕨
- 救军粮叶
- 鸡嗉子果
- 寻骨风
- 水松叶
- 虎斑游蛇
- 吊岩风
- 贴骨散
- 鸡爪簕
- 姜味草
- 骆驼蹄瓣
- 螃蟹脚
- 小红人
- 青羊角
- 绢毛菊
- 多穗石柯叶
- 山豆根
- 红果冬青根
- 篦梳剑
- 枪花药
- 红毛对筋草
- 香唐松草
- 野木耳菜
- 谷皮藤
- 雀麦
- 鸡(土从)
- 钻秆虫
- 柿花
- 钝齿铃子香
- 重叶莲
- 黑皮青木香
- 贯众
- 鸊鷉
- 狗尾草
- 松子仁
- 大发表
- 白鹇
- 土马鬃
- 蛇眼草
- 鹌鹑蛋
- 田菁
- 牛蹄甲
- 五谷虫
- 挂金灯
- 密陀僧
- 桃枝
- 血桐
- 燕麦草
- 野花生
- 小草
- 扁豆花
- 都拉
- 地柏
- 台湾千金藤
- 华南胡椒
- 干檀香
- 鸡爪七
- 湖北海棠
- 滇南杭子梢
- 山蓼
- 落葵
- 滇瑞香
- 山蜡梅
- 相思子
- 紫楠叶
- 小罗伞
- 庵闾
- 豆列当
- 海蚯蚓
- 广金钱草
- 白鹤灵芝
- 千层楼
- 商陆花
- 台湾榕
- 毛叶白粉藤根
- 蓝叶棵
- 牌楼七
- 雷公藤
- 鸢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