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打伞
《中华本草》:兔打伞
拼音注音
Tù Dǎ Sǎn
别名
望江南、猴巴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头橐吾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 [Arnica japonica Thunb.; Senecio japonica Sch.-Bip.]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晾干。
原形态
大头橐吾 多年生草本,高约50-100cm。有根头,其上着生多数粗壮须根。茎直立,直径达1cm,无毛或被蛛丝状毛。基生叶有长柄,可达70cm,柄基部稍扩大而抱茎;叶片大形,长与宽可达30cm,常状分裂,裂片再作掌状裂,小裂片羽裂或边缘有缺刻状锯齿,两面有脱落性毛,表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淡;茎中部叶有短柄;上部叶小,常状深裂,有扩大抱茎的短柄。花序伞房状,总花梗长,无苞叶,被密短卷毛;头状花序2-8个,直径可达10cm;总苞宽钟状,长20-24mm,密被短毛;总苞片1层,约10个左右,宽长圆形,先羰尖;舌状花1层,约10个,舌片长约4-5 cm,宽约8mm,黄色;筒状花多数,长约2cm。瘦果圆柱形,长9mm,有纵条纹;冠毛红褐色,长约1c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本品根含千里光宁碱(senecionine),阔叶千里光碱(platyphylline),新蜂斗菜烯碱(neopetasitenine),呋喃并佛术烷-6β,10β-二醇(furanoeremophilane-6β,10β-diol),10β-羟基-6β-甲氢基-呋喃并佛术烷(10β-hydroxy-6β-methoxy-furanoere-mophilane),10β-羟基呋喃并佛术烷-6β-醇-2′ξ-甲基丁酸酯(10β-hy4droxyfuranoeremophilan-6β-y1-2′ξ-methylbutanoate)。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毒蛇咬伤;痈疖;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望江南生分宜山麓、田塍,丛生,一茎一叶,叶如蓖麻而大,多花叉,深锯齿,糙绿有微毛。抽葶发叉,开黄花如长瓣细菊花;绿蒂长半寸许,如万寿菊。野花大朵,此为硕艳。"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千年艾
- 昆明堇菜
- 报春花
- 扛板归根
- 白屈菜
- 野料豆
- 白狼毒
- 半边山
- 羊胰
- 天麻茎叶
- 七厘丹
- 柏树果
- 白郎花
- 昙花茎
- 田麻
- 洋鸭
- 台湾磨盘草
- 白沙糖
- 土阿魏
- 野苦梨
- 太白针
- 太阳针
- 芋头
- 桐叶
- 芫花
- 獭肉
- 莺
- 薏苡根
- 白檀根
- 盐肤木
- 羊耳蒜
- 柏勒儿茶
- 白饭树叶
- 药王茶
- 淫羊藿
- 琼越线蕨
- 白沙虫药
- 蔷薇花
- 野粟
- 天生草
- 柏树
- 白冷草
- 阳遂足
- 保山附片
- 牙痈草
- 半边风
- 硬枝黑锁梅
- 羊吊钟
- 斑点虎耳草
- 野辣蓼
- 七鳃鳗
- 白马阴茎
- 阳雀花
- 白勒
- 孔公孽
- 宽叶鼠曲草
- 白桂木根
- 玉簪叶
- 野毛金莲
- 搬倒甑
- 野菊花
- 野薴麻
- 薏苡仁
- 云母石
- 玉山芎穷
- 土人参叶
- 盐酸树
- 野猪头骨
- 蜻蜓兰
- 羊屎果树皮
- 羊齿天冬
- 羽萼
- 白鲜皮
- 一碗泡
- 药老
- 甜果藤
- 楸木皮
- 郁李仁
- 白沙蒿
- 土千年健
- 北风草
- 土槿皮
- 罂粟壳
- 羊肝
- 口蘑
- 秃疮花
- 白楠木
- 土木贼
- 茄子
- 野梨枝叶
- 盐肤木皮
- 硬叶吊兰
- 白兰花
- 檀香泥
- 阴香叶
- 宽穗兔耳风
- 甜瓜花
- 苔垢菜
- 烟管蓟
- 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