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肉
《中华本草》:玳瑁肉
拼音注音
Dài Mào Ròu
英文名
Hawksbill as food
出处
出自《食性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
原形态
玳瑁,体长60-170cm。头部具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鼻孔近于吻端,吻长而侧扁,上颌钩曲,嘴似鹦鹉,颌缘锯齿状。幼时背甲的角板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齿的增长而逐渐呈平铺状镶嵌排列。颈角板短宽;椎角板5块,中央有一明显的棱脊;肋角板左右各4块,第2块最大;缘角板每侧各11块,相邻第2对肋角板处的缘角板开始排列呈锯齿状;臀角板2块,其间有一缝隙。腹甲前缘有较小的喉角板;两侧自肱角板、胸角板、腹角板、股角板至肛角板中间,均有1条隆起。在腹部中沟两侧形成两条明显的棱嵴,每侧甲桥处有4块下缘角板,在腋、胯区尚有数块小角板。四肢扁平呈桨状,覆被大鳞,前肢较大,具有2爪,后肢短小,仅具1爪。尾短小,不露于甲外,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有光泽,缀有浅黄色小花纹,头及四肢呈棕色,腹部黄黑色有褐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西沙群岛等地。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心;肺;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痰;行气活血。主咳嗽痰多;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煎汤或煮食。
各家论述
《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玳瑁肉
拼音注音
Dài Mào Ròu
出处
《食性本草》
来源
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
性味
《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新香草
- 粉团花根
- 霞天曲
- 榼藤
- 猪蓼子草
- 香艾
- 掌叶半夏
- 苦檀叶
- 挖耳草根
- 猪毛
- 龙眼壳
- 雪山甘草
- 陈仓米
- 短茎独活
- 梧桐子
- 车前草
- 跌破竻
- 峨眉黄芩
- 蜈蚣七
- 苦天茄叶
- 糯芋
- 无花果叶
- 香橼叶
- 柘耳
- 樟木子
- 鹿藿
- 朱砂莲
- 瑞香狼毒
- 蜂斗菜
- 雪药
- 长白楤木
- 无名子
- 肥肉草
- 瑞香叶
- 浙皖粗筒苣苔
- 醋栗
- 长松
- 香胶木根皮
- 猪毛菜
- 蝙蝠草
- 藕
- 猪耳掌
- 蚌花
- 赤小豆
- 鼻血草
- 伯乐树
- 短柄枹栎虫瘿
- 苦楝叶
- 铁树果
- 鹅内金
- 棕榈皮
- 绒毛桢楠
- 阔叶十大功劳
- 香蕉
- 苦绳
- 柞木
- 鹿肾
- 空心苋
- 芭茅
- 虎胆
- 猪毛草
- 长叶珊瑚果
- 枯萝卜
- 鹩哥舌
- 龙珠果
- 糯米藤
- 八仙花
- 铁脚草
- 软丝藻
- 龙鳞草
- 绒白乳菇
- 肉豆蔻
- 牛奶莓
- 长梗郁李
- 肉连环
- 铁线莲
- 雪三七
- 蚌壳草根
- 饭包草
- 紫贝
- 藕节
- 枣树皮
- 通骨消茎叶
- 支柱蓼
- 掌羽凤尾蕨
- 柞蚕蛹
- 粪箕笃
- 墨汁鬼伞
- 菝葜叶
- 齿瓣石豆兰
- 无腺橉木
- 泽泻叶
- 鹿茸
- 鞭叶铁线蕨
- 鲃鱼
- 豺肉
- 龙胡子
- 豹子眼睛花
- 梓实
- 维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