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七
《中华本草》:豌豆七
拼音注音
Wān Dòu Qī
别名
白三七、一代宗、打不死、还阳参、接骨丹、三步接骨丹。
来源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菱叶红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iola henryi(Diels)S.H.Fu[Sedum henryi Diels]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菱叶红景天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全株无毛。根颈肉质,肥厚,褐色,被有披针状三角形鳞片。茎直立,单一或成丛,淡绿色。叶3片轮生,无柄;叶片卵状菱形至椭圆状菱形,长1-3cm,宽0.8-2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疏锯齿,膜质。聚伞圆锥花序,雌雄异株;雄花萼片4,线状披针形,长约1mm;花瓣4,黄绿色,长圆状披针形,长2mm;雄蕊8,2轮,淡黄绿色;雌花花萼、花瓣数同雄花,花瓣线状长圆形,鳞片4,褐色,匙状四方形,先端微缺;心皮4,花柱长4.5-5mm,基部稍合生。蓇葖果,上部叉开呈星芒状。种子狭卵形至长圆形,褐色,两端有翅。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300m的山坡沟边阴湿岩石上或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
微辛;甘;涩;平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止血;安神。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痛经;失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豌豆七
拼音注音
Wān Dòu Qī
别名
白三七[陕西]、还阳参、三匹七、打不死、一代宗、接骨丹、三步接骨丹、姜皮矮陀陀、玉蝴蝶[云南昆明]
来源
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豌豆七Rhodiola henryi (Diels) Fu [Sedum yunnanense Franch. var. henryi (Diels) Hamet],以根皮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止泻痢,消肿止痛。用于痢疾,腹泻,喉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或泡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仙半夏
- 海月壳
- 齿瓣延胡索
- 地黄实
- 荷苞花根
- 椿树花
- 虫白蜡
- 蚕豆花
- 樟脑
- 茶
- 海鹞鱼肝
- 莺
- 吊竹梅
- 藏菖蒲
- 赤楠根
- 水团花根
- 倒水莲
- 兴安薄荷
- 黑水鸡
- 长果荜茇
- 鸱鸺
- 大树三台
- 木豆
- 多叶花椒
- 湖北麦冬
- 毛蒌
- 人血七
- 堆莴苣
- 玉
- 藏绵芪
- 蕹菜
- 化香树叶
- 车前子
- 海藻
- 地黄瓜
- 川山橙根
- 羊角藤叶
- 豺皮
- 车桑子叶
- 倒生莲
- 地花生
- 地黄花
- 石蝴蝶
- 地瓜
- 防已
- 刀豆壳
- 半春莲
- 刀豆
- 人参果
- 蘘荷花
- 代赭石
- 多穗石柯根
- 刺柏
- 车桑子根
- 倒钩刺
- 小凤尾草
- 盐蒿
- 山蚂蝗
- 草木王
- 多花猕猴桃根
- 丁癸草
- 一皮草
- 地涌金莲
- 倒挂牛
- 岩蜈蚣
- 赤麻鸭
- 仰天钟根
- 东北羊角芹
- 黄独零余子
- 椿叶
- 豆根木蓝
- 吊灯花
- 向日葵茎髓
- 地肤苗
- 黄瓜仁草
- 醋栗
- 赤车
- 倒罐子根
- 倒生根
- 牛角三七
- 消石
- 沙前胡
- 杉蔓石松
- 多足蕨
- 冬瓜叶
- 苦丁茶
- 秋枫
- 马先蒿
- 漏篮子
- 水茄冬果
- 刺果卫矛
- 长隔距兰
- 仙鹤草
- 地苏木
- 小六月寒
- 山麻
- 苦楝花
- 密花美登木
- 松树梢
- 长杆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