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兰果
《中华本草》:文殊兰果
拼音注音
Wén Shū Lán Guǒ
别名
文殊兰
英文名
fruit of Chinese Crinum
出处
出自《泉州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inum asiaticum L.var.sinicum(Roxb.ex Herb.)Baker[C. sinicum Roxb.ex Herb.]采收和储藏:11-12月果熟时采收,鲜用。
原形态
文殊兰,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壮。鳞茎长柱形,直径约10-15cm。叶20-30枚,多列,带状披针形, 长可达1m,宽7-12cm,先端渐尖,边缘波状,暗绿色。花茎直立,粗壮,几与叶等长;伞形花序通常有花10-24朵;佛焰苞状总苞片2,披针形,外折,长6-10cm,白色,膜质 ;苞片多数,狭条形,长7-10cm;花梗长0.5-2cm;花被高脚碟状,芳香,筒部纤细,长4-10cm,直径1.5-2mm。花被裂片6,条形,白色,长4.5-9cm,宽6-9mm,向顶端渐狭;雄蕊6,淡红色,花丝比花被裂片短,长约4-5cm,上部淡紫红色,花药黄色,狭条形,先端渐尖,长约1.5cm或更长;雌蕊1,柱头3浅裂或头状,子房下位,3室,纺锤形,长不及2cm。蒴果近球形,浅黄色,直径3-5cm;通常种子1颗。花期6-8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滨地区或河旁沙地,亦栽植于庭园。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泉州本草》:治闪筋肿大,鲜果实捣敷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文殊兰果
拼音注音
Wén Shū Lán Guǒ
出处
《泉州本草》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果实。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罗裙带"条。
功能主治
《泉州本草》:"治闪筋肿大,鲜果实捣敷患处。"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牛腰子果
- 风箱树根
- 血苋
- 无腺橉木
- 峨眉石凤丹
- 鲛鱼
- 苦草
- 盐麸叶
- 皮袋香根
- 驼乳
- 牛心果
- 假蒟叶
- 吉笼草
- 黄锁梅
- 黑草
- 蒒实
- 七里香
- 柳叶亚菊蒿
- 小团叶根
- 革叶蓼
- 牛奶浆草
- 紫玉簪根
- 鸡翔草
- 蝴蝶藤
- 紫梢花
- 多脉鹅耳枥
- 铺地罗伞
- 人参条
- 阔叶垂头菊
- 牛抄藤
- 冻青叶
- 木防己
- 三裂叶犁头尖
- 柠条花
- 鼋甲
- 茯苓
- 血桐
- 黄鹌菜
- 榉树叶
- 红牛皮菜
- 转心莲
- 菩提香
- 苦糖果
- 鸡血李
- 小叶枇杷
- 阔叶十大功劳
- 麻布七
- 赤楠根
- 黑沙蒿子
- 火秧竻蕊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马齿
- 蓍实
- 李根皮
- 鬼点灯
- 角螺厣
- 桔梗
- 雪人参
- 峨屏草
- 松球
- 三月泡
- 香果脂
- 莲房
- 三楞筋骨草
- 土蜂
- 苦芦骨
- 橘根
- 鸭嘴花
- 金边莲
- 峨嵋耳蕨
- 山黄杨子
- 赤雹
- 跳皮树
- 黄杨子
- 合欢皮
- 笔仔草
- 山稔根
- 狗尾草
- 西藏桃叶珊瑚叶
- 九龙藤
- 暗紫贝母
- 鮧鱼涎
- 芒叶小米草
- 白勒
- 木麻黄
- 柔毛水杨梅
- 木槿皮
- 节节花
- 地不容
- 白楠木
- 荭草花
- 高山芹根
- 千金子霜
- 豺肉
- 石决明
- 麻柳叶
- 圣罗勒
- 东风菜
- 牛蒡根
- 桃树根、茎、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