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火绳
《中华本草》:赤火绳
拼音注音
Chì Huǒ Shénɡ
别名
接骨丹、火索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火绳树的根的韧皮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olaena spectabilis(DC.)Planch.ex Mast.[Wallichia spectabilis DC.;Eriolaena mal mcea(Levl.)Hand.Maz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剥取韧皮部,切段,晒干。
原形态
火绳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8m。嫩枝被星状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5cm,有茸毛;托叶披针形或线形,长约5m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8-14cm,宽6-13cm,上面被稀疏的星状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带褐色的星状柔毛,边缘有不规则的浅齿;基生脉5-7条。聚伞花序腋生,具数朵花,密被茸毛;花梗与花等长或略短;小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稀浅裂,长约4mm;萼片5,条状披针形,长1.8-2.5cm,密被星状短茸毛;花瓣5,白色或带淡黄色,倒卵状匙形,与萼片等长,瓣柄厚,被长柔毛;雄蕊多数,子房卵圆形,多室,被柔毛,花柱基部有长柔毛,柱头多数。蒴果木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5cm,宽约2.5cm,具瘤状突起和棱脊,果瓣连合处常有深沟,先端钝或具喙。种子具翅。花期4-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海拔500-1300m的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四川有栽培。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续筋接骨。主外伤出血;骨折;烧烫伤;慢性胃炎;胃溃疡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火绳
拼音注音
Chì Huǒ Shénɡ
别名
火绳树、接骨丹、火素树
来源
梧桐科赤火绳Eriolaena malvacea (Levl.)Hand.-Mazz.,以根内皮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续筋骨。主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慢性胃炎,胃溃疡。还可治刀枪伤,骨折等症。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研粉撒。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楠
- 水牛角
- 斑叶紫金牛
- 厚叶贯众
- 金丝刷
- 丽江青木香
- 青药
- 奶椎
- 楸叶
- 黄藁本
- 芒茎
- 广州山柑
- 扶桑花
- 多穗石柯果
- 倒地铃
- 慈竹茹
- 公母草
- 水菖蒲
- 半支莲
- 白苋
- 生瓜
- 家独行菜
- 篑草
- 砂仁花
- 铁草鞋
- 苏铁叶
- 凤庆鸡血藤
- 水葫芦根
- 沙拐枣
- 马骨
- 素兴花
- 韭子
- 苏铁花
- 蓍实
- 麦角
- 乳花
- 水黾
- 蒴莲
- 波罗蜜叶
- 砂漏芦根
- 碎密花
- 铅粉
- 马边绣球
- 水虾子草
- 菘菜子
- 吹风藤
- 水虱草
- 八爪金龙
- 菘子
- 蒒实
- 大串连果
- 尖叶子打虫药
- 山荆子
- 红郎伞
- 肾果小扁豆
- 马牙贯众
- 大麻叶佩兰
- 竹鼠子油
- 鱼香草
- 小一把抓
- 毒鱼藤
- 响铃豆
- 向日葵根
- 夏腊梅
- 小金樱子
- 新疆紫草
- 绛梨木子
- 野京豆
- 籼米
- 向日葵壳
- 神黄豆
- 虱婆草
- 淡豆豉
- 蓝花棘豆
- 赪桐叶
- 生姜
- 大苞叶千斤拔
- 秀丽槭
- 石豇豆
- 仙人杖
- 鹅内金
- 白龙穿彩
- 芨芨草花
- 甲香
- 北风草
- 小虎耳草
- 小粉
- 珠果黄紫堇
- 仙人掌
- 草果
- 九节风
- 青鱼枕
- 红辣槁树皮
- 假菠萝
- 小扁草
- 蘡薁
- 骨螺
- 花叶矮陀陀
- 斑叶兰
- 小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