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火绳
《中华本草》:赤火绳
拼音注音
Chì Huǒ Shénɡ
别名
接骨丹、火索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火绳树的根的韧皮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olaena spectabilis(DC.)Planch.ex Mast.[Wallichia spectabilis DC.;Eriolaena mal mcea(Levl.)Hand.Maz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剥取韧皮部,切段,晒干。
原形态
火绳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8m。嫩枝被星状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5cm,有茸毛;托叶披针形或线形,长约5m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8-14cm,宽6-13cm,上面被稀疏的星状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带褐色的星状柔毛,边缘有不规则的浅齿;基生脉5-7条。聚伞花序腋生,具数朵花,密被茸毛;花梗与花等长或略短;小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稀浅裂,长约4mm;萼片5,条状披针形,长1.8-2.5cm,密被星状短茸毛;花瓣5,白色或带淡黄色,倒卵状匙形,与萼片等长,瓣柄厚,被长柔毛;雄蕊多数,子房卵圆形,多室,被柔毛,花柱基部有长柔毛,柱头多数。蒴果木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5cm,宽约2.5cm,具瘤状突起和棱脊,果瓣连合处常有深沟,先端钝或具喙。种子具翅。花期4-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海拔500-1300m的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四川有栽培。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续筋接骨。主外伤出血;骨折;烧烫伤;慢性胃炎;胃溃疡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火绳
拼音注音
Chì Huǒ Shénɡ
别名
火绳树、接骨丹、火素树
来源
梧桐科赤火绳Eriolaena malvacea (Levl.)Hand.-Mazz.,以根内皮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续筋骨。主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慢性胃炎,胃溃疡。还可治刀枪伤,骨折等症。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研粉撒。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文蛤
- 车前草
- 长白假水晶兰
- 齿缘钻地风
- 草威灵
- 土人参
- 鹅绒藤
- 污毛粗叶木
- 温泉
- 挖耳草根
- 望江南
- 梧桐白皮
- 猬肉
- 维特他
- 陈火腿骨
- 文冠果
- 车前子
- 醋柳果
- 长管蝙蝠草
- 长隔距兰
- 骨螺
- 庵摩勒
- 石菖蒲花
- 赤瓟
- 猬心肝
- 菵米
- 鮠鱼
- 无风自动草
- 大过路黄
- 鹰嘴爪
- 鼠
- 狐肝
- 蚂蚁花根
- 海雹菜
- 驳骨草
- 大火草根
- 蓼大青叶
- 蒙古马兰
- 山棯根
- 绵参
- 木棉
- 假蒟根
- 全叶山芹
- 红背叶
- 蘡薁根
- 糠油
- 蒺藜根
- 蝶兰
- 马刀
- 一把伞
- 挪挪果
- 野葡萄根
- 水马齿苋
- 血经草
- 婆婆指甲菜
- 洋草果
- 三白草根
- 芫青
- 花姬蛙
- 金丝莲
- 苦地胆
- 麦瓶草种子
- 掌裂蟹甲草
- 红簕钩
- 仙半夏
- 香草仔
- 苜蓿
- 对虾
- 紫荆花
- 南方红豆杉
- 小叶地不容
- 甜杏仁
- 桑螵蛸
- 水翁根
- 九龙藤叶
- 金刀菜
- 乌骚风
- 杏树皮
- 五眼果树皮
- 羌活
- 蚂蚁
- 山橘
- 桂竹香
- 香槐
- 镜面草
- 桑芽茶
- 大酸浆草
- 黑阳参
- 豺肉
- 鲳鱼
- 紫背天葵草
- 斩木橿子
- 大二郎箭
- 秋葡萄茎
- 三匹叶
- 瓦松
- 枣树皮
- 水老虎
- 豪猪毛刺
- 苦白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