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筒马先蒿
《中华本草》:长筒马先蒿
拼音注音
Chánɡ Tǒnɡ Mǎ Xiān Hāo
英文名
flower of Punctatelip woodbetony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长筒马先蒿的全草或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deicularis longiflor Rudolph var.tubiformis (Dlot.) Tsoong采收和储藏:全草5-10月采收,晒干。花夏季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原形态
长筒马先蒿 一年生低矮草本,高7-15cm。根束生下端渐细成须状。茎短,单位生下端渐细成须状。茎短,单生或丛生,不分枝。叶基出或茎出常成密丛,有长柄,柄在基叶中长1-2cm,在茎叶中较短;叶片羽状浅裂片常5-9对,有重锯齿,齿常反卷,两面无毛。花均腋生,有短梗;萼管状,长1-1.5cm,前方形裂至;花冠黄色,二唇形,在下唇近喉处有2个棕红色斑点;花管细长,外面有毛,3裂,裂片先端均有明显的凹头;花丝均有密毛,花柱明显伸出于喙端。蒴明披针形,长2-2.3cm,基部有梗。种子狭卵圆形,有明显的黑色种阜,具纵条纹,长约2mm。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甸及溪流两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全体少毛。根簇生,表面深褐色,茎短。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或狭长圆形,弱状深裂,浅裂,裂片5-9对,有重锯齿。花萼筒状;花冠黄色。蒴果披针状。气微,味涩。[br]花皱缩,黄色。萼管状,前方裂约至2/5,齿2枚,裂片有少许锯齿;花冠长5-10cm,花冠及花冠管均被绒毛,上端稍膨,大部分的内面着生雄蕊,先端为半环状卷曲的细喙,喙端指向花喉,近喉处具2棕红色斑点或无。气微得,味淡,微苦。[br]以色黄、气微得、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涩精止遗。主小儿疳积;食积不化;脘腹胀满;水肿;遗粉;耳鸣;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花研末内服,每次1-1.5g。
各家论述
1.《西藏常用中草药》:利水,涩精。治水肿,遗精,耳鸣,口干舌燥,痈肿。2.《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除湿。治肝炎,胆囊炎,小便带脓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长筒马先蒿
拼音注音
Chánɡ Tǒnɡ Mǎ Xiān Hāo
别名
露茹色尔布(藏名)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长筒马先蒿的花。5~10月采收。
原形态
低矮草本,高10~20厘米。根束生,表皮深褐色。茎单生或丛生,直立,不分枝。基出叶常成密丛,有长柄;茎叶互生;叶片羽状浅裂至深裂。披针形至狭长圆形,裂片5~9对,有重锯齿,齿常有胼胝而反卷。花均腋生;萼管状,齿2枚,掌状分裂,裂片有锯齿;花冠2唇形,黄色,在下唇近喉处有棕红色的斑点2个,花管细长,下唇3个裂片均有明显的凹头。蒴果披针形。种子狭卵圆形。花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草甸及溪流两旁。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
《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寒,味涩。"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利水,涩精。治水肿,遗精,耳鸣,口干舌燥,痈肿。"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除湿。治肝炎,胆囊炎,小便带脓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葱
- 红果冬青
- 节节花
- 臭蒿
- 西藏土连翘
- 畲山羊奶子
- 路郎鸡
- 白鹇
- 大避债蛾
- 蓼大青叶
- 猩猩花
- 牛儿藤
- 驴毛
- 木香花
- 蜂窝草
- 瑞香花
- 莲叶橐吾
- 糙叶树
- 黄蜀葵
- 橄榄根
- 绿叶五味子
- 金花草
- 白线蛇
- 多脉鹅耳枥
- 秧青
- 猫头鹰
- 挖耳草根
- 玉簪
- 桔梗
- 石榴皮
- 野蘑菇
- 老蛇头
- 蓝布正
- 锦地罗
- 钻秆虫
- 石楠
- 葛谷
- 地膏药
- 蝙蝠
- 牛藤
- 过山风
- 水蓼根
- 三匹叶
- 土人参叶
- 草血竭
- 毒蛆草
- 长筒马先蒿
- 小芸木
- 竹节草
- 白马骨根
- 灵香草
- 橡实壳
- 蓝花扁竹
- 落地生根
- 东廧子
- 綟木
- 湖北麦冬
- 鬼目
- 苘麻
- 小粘药
- 绿结鸡骨
- 斑叶堇菜
- 朝鲜一枝黄花
- 番石榴干
- 苦天茄
- 青羊参
- 卵叶水芹
- 鳢鱼血
- 山黄麻
- 百里香叶杜鹃
- 硫化铅
- 枇杷
- 大果巴戟
- 铁精
- 建神曲
- 睡菜
- 过岗龙
- 八角枫花
- 阿育魏实
- 刺楸
- 黄矾
- 藜实
- 柠条籽
- 西河柳
- 绛梨木
- 蚤休
- 酒糟
- 竹林消
- 山茴芹
- 尖叶铁扫帚
- 白矾
- 猫爪子
- 鹈鹕油
- 白花灯笼
- 了哥王根
- 清沙草
- 刺萆薢
- 轮叶景天
- 萹蓄
- 九香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