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瓦韦
《中华本草》:长瓦韦
拼音注音
Chánɡ Wǎ Wéi
别名
扎柏
英文名
Long Lepisorus
出处
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pseudonudus Ching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备用。
原形态
植株高15-20cm。根茎横生,密被黑色、卵状披针形鳞片,渐尖头,基部圆形,具粗筛孔,边缘有齿。叶近生;叶柄长1-2cm,连同中脉常呈淡红色;叶片近革质,披针形,长10-20cm,宽约1cm,向两端渐变狭,并下延或几达基部,全缘,叶上面无毛,下面略有鳞片,易脱落;中脉明显,无侧脉,小脉网状,网眼内有不定向的内藏小脉,通常分叉。孢子囊群圆形,分离,背生于中脉两侧各成1行,孢子囊有柄;隔丝近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长齿。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0m以下的高山栎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微甘;微苦;微寒
归经
肝;心;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咳;止血。主小便淋痛;尿血;痢疾;痨热咳嗽;内伤吐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长瓦韦
拼音注音
Chánɡ Wǎ Wéi
别名
扎柏(藏名)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
附生草本,长约20余厘米。根茎长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圆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突出的齿。叶片长倒披针形,长20~2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尾状渐尖,基部渐狭,柄短;叶片亚革质,叶脉隐没。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中肋及边缘之间。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的岩缝或树皮上。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微甘微苦,微寒。
归经
入肝、心、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祛湿通络,消肿止血,解硫黄毒。治淋病,尿血,痢疾,痨热咳嗽,内伤吐血,金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撒布。
复方
①治尿血:长瓦韦配瞿麦、茜草、芍药,煎汤服。
②治白浊:长瓦韦配黄柏煎汤服。
③治内伤吐血:长瓦韦配仙鹤草、仙桃草,煎汤服。
④治各种外伤出血:长瓦韦叶及孢子、茜草根、狼毒根,研粉撒布。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牡荆茎
- 风车儿
- 醍醐
- 大地棕根
- 黄梢蛇
- 玉溪天仙藤
- 峨参
- 下冈哇
- 广防风
- 关木通
- 铁色箭
- 豨莶根
- 构皮麻
- 翠雀花
- 兔血
- 山柏
- 红须须
- 绿结鸡骨
- 楤木叶
- 美脉藁本
- 山柰
- 大香附子
- 波罗蜜叶
- 土红苓
- 九牛力
- 桂花子
- 台湾泡桐叶
- 蒲蒻
- 小山稔
- 山羊角
- 土中闻
- 湿鼠曲草
- 牛骨
- 峨山雪莲花
- 天山雪莲花
- 红花雪莲花
- 大头陈
- 水茄冬叶
- 龙须莞
- 土八角
- 山梅花
- 牛膝
- 刺榆
- 中华补血草
- 甜瓜根
- 四大天王
- 猪鬃凤尾蕨
- 紫柚木
- 蓼大青叶
- 小叶双眼龙
- 秃房茶子
- 莱菔子
- 貒骨
- 麻鱼骨
- 金不换
- 独脚蟾蜍
- 栗树皮
- 金刚散
- 玉蜀黍叶
- 老熊花
- 樗鸡
- 柠鸡儿果
- 獭骨
- 卷丹
- 三七
- 素馨花
- 阔齿兔唇花
- 白蓝翠雀花
- 秘鲁香胶
- 泡桐叶
- 金橘核
- 刺楸茎
- 斑茅花
- 野芋叶
- 白鸡屎藤
- 南瓜根
- 老鹤草
- 倒提壶
- 木槿子
- 越王余筭
- 车前状垂头菊
- 撒发
- 鹅绒藤
- 竹衣
- 台湾泡桐
- 滇山茶
- 水冬瓜叶
- 接筋草
- 香鼬
- 牛西西叶
- 紫三角
- 五色梅花
- 一叶萩
- 莲雾
- 豆列当
- 青龙藤
- 腊雪
- 早禾树
- 慈姑花
- 直立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