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
《*辞典》:山丹
拼音注音
Shān Dān
别名
红百合、连珠(《日华子本草》),川强瞿(《通志》),红花菜(《纲目》),红花百合(《随息居饮食谱》),山百合(《山东中草药手册》)。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山丹的鳞茎。8~9月间挖取鳞茎,除去茎叶,洗净泥土,将鳞叶剩下晒干,或用沸水捞过,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鳞茎卵球形,白色,长约2厘米,具少数鳞片,鳞片闰卵形或阔椭圆状披针形,无关节,先端膜质。茎细,直立,绿色。叶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部以上较狭,长2~7厘米,宽3~6毫米,先端尖。花直生,单一或在茎顶分3、4枝,各生一花。花直径5~7.5厘米,鲜红色;花被6片,披针形,不反卷,基部内侧具黑紫色斑点;雄蕊6,较花被短,花药大,细长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3室,无花柱。蒴果长圆状椭圆形,长约2厘米,具钝棱,顶端平坦。种子近圆形,扁平。花期6~7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花(山丹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坡、丘陵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甘苦,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纲目》:"甘,凉,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苦,凉。"
功能主治
除烦热,润肺,止咳,安神。治虚劳咳嗽,吐血,心悸,失眠,浮肿。
①《日华子本草》):"治疮肿及惊邪。"
②《饮膳正要》:"主邪气腹胀,除渚疮痛。’
③《纲目》:"治女人崩中。"
④《随息居饮食谱》:"清营涤暑,润肠通燥。"
⑤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止咳,清热安神。治虚劳咳嗽,吐血,虚烦,惊悸,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
复方
①治咳嗽吐血:山百合、白芨各六钱,贝母四钱。研细末,每次二钱,每日服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心悸失眠:山百合六钱,炒枣仁、夜交藤各五钱,柏子仁、远志各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昆明山海棠
- 十姊妹
- 土八角
- 刚毛香茶菜
- 裂叶翼首花
- 覆盆子
- 响叶杨
- 蒲桃种子
- 阳桃花
- 小毛香
- 宽唇神香草
- 小雪人参
- 山莴笋
- 矮卫矛
- 山芭蕉子
- 太白菊
- 大花剪秋罗
- 孔雀草
- 榆耳
- 栗壳牛肝菌
- 白皮柯
- 无患子中仁
- 盐麸根白皮
- 白花蛇头
- 光叶山黄麻
- 柳叶菜根
- 山桐子
- 小叶枇杷
- 花蕊石
- 烟管蓟
- 鳙鱼
- 虾蟆
- 土贝母
- 地蚕
- 金雀马尾参
- 梓树
- 乌头叶蛇葡萄
- 莲座叶通泉草
- 金刚大
- 泡桐树皮
- 油桐子
- 杨翠木
- 牛尾菜
- 黄耆
- 土金耳环
- 轮环藤
- 虎图辣
- 沙棘
- 毛诃子
- 油胡桃
- 叉分蓼
- 蔊菜
- 粉藜
- 翻白叶
- 续随子茎中白汁
- 竹砂仁
- 五裂槭
- 柳杉叶
- 香蕉根
- 豹骨
- 猪肉
- 橘红
- 云南美登木
- 山柰
- 自事口草
- 烧伤藤
- 鬼臼
- 苞叶木
- 刺糖
- 鹤虱
- 鸡血李
- 相思子
- 狼尾巴蒿
- 小箭草
- 梵天花
- 绿豆
- 七鳃鳗
- 广东金钱草
- 胡葱子
- 大蕉皮
- 灰凤梨
- 蕨麻草
- 宿根亚麻
- 糙叶水苎麻
- 九眼独活
- 葛根
- 多苞糙苏
- 打米花
- 西瓜子仁
- 金草
- 江篱
- 重唇鱼
- 柚皮
- 篦子三尖杉
- 落新妇根
- 天王七果实
- 油炸木
- 大草蔻
- 三果木皮
- 野罂粟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