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荚果蕨
《中华本草》:东方荚果蕨
拼音注音
Dōnɡ Fānɡ Jiá Guǒ Jué
别名
大叶蕨、马来巴
来源
药材基源:为球子蕨科植物东方荚果蕨的根茎或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tteuccia orientalis(Hook.)Trev.[Struthiopteris orientalis Hook.]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株高达100cm。根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大鳞片。叶簇生,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30-80cm,禾秆色;叶片长椭圆形,长50-80cm,宽25-40cm,顶端渐尖,深羽裂,基部不变狭,叶轴和羽轴疏被狭披针形鳞片,二回羽状半裂;羽片长12-22cm,宽2.5-3cm,裂片边缘略具钝齿;侧脉单一;孢子叶一回羽状;羽片栗褐色,有光泽,向下面反卷包被囊群成荚果状。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侧脉的分枝顶端,成熟时汇合成条形;囊群盖白膜质,近圆心形,基部着生,向外卷盖囊群,成熟时压在囊群下面,最后散失。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600m的山坡阴湿灌木丛中或山谷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中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
含荚果蕨素(matteucin),甲氧基荚果蕨素(methoxymatteucin),荚果蕨酚(matteucinol),去甲氧基荚果蕨酚(desmethoxymatteucinol)。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祛风;止血。主风湿痹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草绣球
- 刺天茄
- 五爪龙
- 草木灰
- 和合草
- 岩茴香
- 帽兰
- 鸡肝散
- 闹羊花
- 冰糖
- 银杏叶
- 斑鸠菊
- 羊肌藤
- 阴香皮
- 地不容
- 白背叶
- 多穗石柯茎
- 野芭蕉
- 川山橙果
- 裂果卫矛
- 红牛皮菜
- 香水塔花
- 阳桃
- 芦花
- 木姜子根
- 三七
- 雷公连
- 田唇乌蝇翼
- 黑三棱
- 蓝猪耳
- 黄花远志
- 野山楂
- 雷公藤
- 柠檬皮
- 松木皮
- 过路惊
- 芦荟花
- 大黄
- 峨参
- 信石
- 琉璃草果实
- 黄鳝藤
- 猕猴肉
- 竹芋
- 剑叶紫金牛
- 光慈姑
- 火把花
- 麻鱼骨
- 珍珠莲根
- 野茉莉
- 大臭黄荆
- 椰子浆
- 小茴香
- 云雀
- 黄荆
- 黑种草
- 枫香脂
- 蜂房
- 南天竹
- 薄柱草
- 灯笼果
- 橘红
- 矩圆线蕨
- 莪术
- 粘毛黄花菍
- 木瓜枝
- 大葫芦
- 樟树皮
- 红酸杆
- 咳喘木
- 鄂豆根
- 胖树根
- 白花菜
- 铁苋
- 散血藤
- 三叶崖爬藤
- 骆驼黄
- 狭绿叶线蕨
- 地涩涩
- 漆大姑根
- 老鼠竻
- 葛叶
- 鸡蛋壳
- 大一面锣
- 鳢鱼
- 排骨灵
- 一把伞
- 绿结鸡骨
- 铧尖草
- 朱兰
- 甜地丁
- 绿茎槲寄生
- 甘土
- 野葱
- 掉毛草
- 见血清
- 南牡蒿
- 铁罗汉
- 黄茶根
- 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