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唇乌蝇翼
《中华本草》:田唇乌蝇翼
拼音注音
Tián Chún Wū Yínɡ Yì
别名
水老虎、水百足、黄花儿。
英文名
Herb of Sensitive Smithia
出处
出自《全展资料选编·传染病》。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田基豆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thia sensitiva Ait.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田基豆 一年生披散草本,长达1m。金分枝,茎细瘦。偶数羽状复叶;小叶8-14,长圆形,长3-7mm,宽1-2.5mm,先端圆形,有刚毛状短尖,基部斜圆形,边缘、背面中脉及叶轴均有小刺毛;托叶膜质,下延,无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柄短;小苞片2,卵形,宿存,疏生小刺毛;花萼二唇形,长6-8mm,全缘,疏生小刺毛,结果后毛渐脱落;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无爪,翼瓣长圆形,短于旗瓣,有爪,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雄蕊2组,每组5枚。荚果有4-6荚节,折叠包藏于萼内,有小瘤突。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或低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味微苦;性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止咳。主钩端螺旋体病,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止咳,消肿。治疮毒,蛇伤。2.《广西植物名录》:治疮毒,咳嗽,蛇伤。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田唇乌蝇翼
拼音注音
Tián Chún Wū Yínɡ Yì
别名
水老虎、水百足、黄花儿(《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
《全展资料选编·传染病》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田基豆的全草。
原形态
一年生灌木状草本,高15~90厘米。茎细瘦,分枝多。羽状复叶;小叶8~14,矩圆形,长3~7毫米,宽1~2.5毫米,先端圆形,有刚毛状短尖,基部斜圆形,边缘和下面中脉有小刺毛;叶柄有小刺毛,长3~9毫米;托叶膜质,下延,无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柄短。小苞片2,卵形,宿存,疏生小刺毛;花萼2唇形,长6~8毫米,萼唇急尖,全缘,疏生小刺毛,结果后毛渐脱落;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无爪,翼瓣较旗瓣短,矩圆形,有爪,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雄蕊2组,每组5枚。荚果有4~6荚节,折迭包藏于萼内,有小瘤突。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或低湿处。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台湾等地。
功能主治
治咳嗽,钩端螺旋体病。
①《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止咳,消肿。治疮毒,蛇伤。"
②《广西植物名录》:"治疮毒,咳嗽,蛇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两(鲜品)。
复方
治钩端螺旋体病:田唇乌蝇翼、旱莲草、金花草各二至四两,塘葛菜-至二两,细叶满天星四至八两。均用鲜全草。每天一剂,水煎分三至四次服,连服十多天。发热肌痛较剧者,加猛鼓索一至二两;尿少、尿赤者,加车前草一至二两;体虚弱属寒者,加排钱树一两。(《全展选编·传染病》)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粉背蕨
- 红陈艾
- 鸭舌头
- 蛇附子
- 牛奶树
- 黄皮
- 慈竹根
- 鲨鱼肝
- 大叶金锦香
- 羊角草
- 高粱泡叶
- 树腰子
- 红梗草根
- 牛西西叶
- 柞蚕蛹
- 松萝
- 轮环藤
- 高粱泡
- 西红柿
- 飞天蜈蚣
- 灯心草
- 酢浆草
- 鱼脑石
- 葛藟根
- 橘叶
- 牡丹花
- 蝙蝠
- 过山风
- 枫香树根
- 狗尾草子
- 鸡根
- 马勃
- 午香草
- 木兰皮
- 绵萆薢
- 越西川木香
- 竹叶艾
- 大叶青木香
- 大巢菜
- 鹅脚木叶
- 鹿仙草
- 白螺蛳壳
- 秋子梨
- 胡颓子
- 春不见
- 毛黄堇
- 火炭母
- 浮萍
- 榕树皮
- 肾经草
- 苦草
- 香苏草
- 蝗虫
- 风花菜
- 樟木
- 羊蹄甲
- 黄荆子
- 白龙头
- 蟋蟀
- 胡莲
- 红豆蔻
- 小九节铃
- 狗肝菜
- 狼油
- 鸊鷉
- 飞燕草
- 石蜈蚣
- 黄麻根
- 使君子叶
- 旱金莲
- 葱须
- 横经席
- 瞿麦
- 九龙藤
- 犀牛皮
- 海金沙
- 蝌蚪
- 崖棕根
- 毒芹
- 鹅掌楸
- 蛏壳
- 猫爪子
- 大夜关门
- 鸡屎白
- 含羞草
- 山莴苣
- 空柄假牛肝
- 侧耳
- 蛤蚧
- 岗柃
- 红果参
- 将军树
- 榕树叶
- 硼砂
- 满天飞
- 棘针
- 法半夏
- 金猫头
- 黄山药
- 球花马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