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兰叶
《中华本草》:蚌兰叶
拼音注音
Bànɡ Lán Yè
别名
紫万年青叶、蚌花叶、红蚌兰叶
英文名
Herb of Siebold Buttercup
出处
出自《广东中药》Ⅱ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eo discolor(L' Her.) Hanc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紫万年青 多年生草本,高50cm。茎较粗壮,肉质。节密生,不分枝。叶基生,密集覆瓦状,无柄;叶片披针形或舌状披针形,长10-3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上面暗绿色,下面紫色。聚伞花序生于叶的基部,大部藏于叶内;苞片2,蚌壳状,大而扁,长3-4cm,淡紫色,包围花序,花多而小,白色;萼片3,长圆状披针形,分离,花瓣状;花瓣3,分离,卵圆形;雄蕊6,花丝被长毛;子房3室。蒴果2-3室,室背开裂。花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人工栽培于庭园、花圃。资源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可露天种植,其他地区多温室栽培。
性味
甘;凉;淡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止血。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便血;泻痢;跌打损伤;瘰疬;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可用至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去痰止痛。治痢疾,跌打驳骨。2.《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止血。治便血,咳血,尿血。3.《广东中药》Ⅱ: 止咳,止血。治劳伤吐血,咳血,便血,痰火核,肺燥热咳。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蚌兰叶
拼音注音
Bànɡ Lán Yè
别名
红蚌兰叶(广东中药》Ⅱ)
出处
《广东中药》Ⅱ
来源
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叶。春、秋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紫万年青,又名:紫蒀、紫兰、红面将军、血见愁。
多年生草本。茎粗壮,多少肉质,高不及50厘米,不分枝。叶互生而紧贴,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鞘状,上面绿色,下面紫色。花白色,腋生,具短柄,多数,聚生,包藏于苞片内;苞片2,蚌壳状,大而压扁,长3~4厘米,淡紫色;萼片3,长圆状披针形,分离,花瓣状;花瓣3,分离;雄蕊6,花丝有毛;子房无柄,3室。蒴果,开裂。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多栽培供观赏。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味
甘,凉。
①《陆川本草》:"苦,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平,微辛涩。"
⑦《广东中药》Ⅱ:"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热,止血,去瘀。治肺热燥咳,吐血,便血,尿血,痢疾,跌打损伤。
①《陆川本草》:"去瘀止痛。治痢疾,跌打驳骨。"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止血。治便血,咳血,尿血。"
③《广东中药》Ⅱ:"止咳,止血。治劳伤吐血,咳血,便血,痰火核,肺燥热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红叶树
- 鸡腿蘑
- 郁金香根
- 平贝母
- 金钱白花蛇
- 白鱼
- 秋海棠花
- 藏紫菀
- 青藤子
- 南烛子
- 峨眉紫金牛
- 三月泡
- 软骨藻
- 旱菜
- 刺龙牙
- 曲毛露珠草
- 桑根
- 柠檬
- 莪术
- 网纹灰包
- 麦撇花藤
- 龙葵子
- 树头菜
- 原蚕沙
- 百蕊草根
- 茜草茎
- 石榴花
- 卷耳
- 海鹞鱼
- 虎骨胶
- 海龟
- 鹅不食草
- 青酒缸根
- 铁鞭草
- 昏鸡头
- 全蝎
- 叉歧繁缕
- 秧鸡
- 楝花
- 榅桲皮
- 白带草
- 秫米
- 红花岩松
- 帽兰
- 番石榴
- 牛大力
- 野竹兰
- 蜜柑草
- 羌活鱼
- 白花射干
- 大麻叶佩兰
- 痰药
- 半拉子
- 暗鳞鳞毛蕨
- 野冬青皮
- 胡芦巴
- 驴肾
- 狗尾花
- 见血清
- 紫背天葵草
- 大红袍
- 小叶爬岩香
- 无漏子
- 赤芍药
- 蜗牛壳
- 落新妇
- 胡桃枝
- 水藿香
- 湖北麦冬
- 一柱香
- 陈仓米
- 红绿草
- 杯苋
- 空心柳
- 马乳
- 山核桃叶
- 蕲蛇
- 白狼毒
- 白线蛇
- 野鸡肉
- 败毒草
- 破碗掌脚树
- 铺地蜈蚣
- 百两金叶
- 疏叶香根芹
- 莨菪叶
- 罗伞树
- 五加果
- 葫芦茶
- 梦花根
- 高山大戟
- 山五味子叶
- 药老
- 昆明堇菜
- 铁皮石斛
- 人参果
- 水枇杷
- 素兴花
- 合欢皮
- 水蜈蚣